《梁啟超·采桑子》原文賞析
沉沉一枕扶頭睡,直到黃昏,猶掩重門。門外梨花有濕痕。
薰篝蕭瑟爐煙少,不道衣單,卻道春寒。絲雨蒙蒙獨倚闌。
作為時代弄潮兒的梁啟超,青年時代所作詩詞,多是直抒襟抱,議論橫生,氣勢恢宏,風格峭勁,表現出壯懷激烈和雄姿英發的氣概。這首《采桑子》詞,在藝術上卻別具一格,以日常生活的一個片斷為題材,著眼場景渲染和心理描摹,用淺淡明白的語言,寫出隱藏在心底的深哀,用冷色調的氣氛,襯出詞人縈念國事的火熱心腸。
起句是寫人。說詞人心里苦悶,借酒澆愁,酩酊大醉后,直睡到傍晚時分才醒來?!俺脸痢保殖林氐臉幼?,這里一語雙關,既狀酒后情態,又形容心頭的負荷很重?!胺鲱^”,指醉后狀況,謂頭亦須扶。次句是寫景。門外早春的梨花,橫遭風雨侵襲,那花瓣上的雨滴,象是點點淚痕。不知是詞人的不悅心緒,傳染給這雨中春色; 還是這凄清春景,加深了詞人的愁懷傷感?情景交織,物我融浹,構成憂郁悲涼的氛圍。
下片承上,詞人目光從門外轉入屋內,屋內唯有一爐相伴,而爐中香草將盡,屋里熱氣漸消,詞人頓覺寒意逼身,此刻心境,真好似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云: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薰篝”即薰籠。“蕭瑟”,蕭條貌?!安坏酪聠?,卻道春寒。”詞人感到的不止是天氣寒冷,那襲人的“春寒”蘊含著時事政治的嚴峻形勢。一個胸懷大志的愛國者,眼見神州山河破碎,“人間憔悴”,自痛國恥未雪,壯志難酬,心頭會不感到“春寒”撲來么?! 正是懷揣憂國憂民之心,詞人在苦悶難解時“倚闌”眺望,遙念故國,遠望家鄉。而惱人的“絲雨蒙蒙”,遮斷了詞人目光,此情此景,凄楚沉哀,黯然銷魂。結尾一句,看似戛然而止,卻是蘊藉含蓄,余韻無窮,給人以不盡的想象天地。
唐詩人司空圖認為,含蓄的妙處是: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边@首抒發愛國情懷的詞,正是體現了這一特色。全詞對時事“不著一字”,對興亡也“語不涉及”,但通過心緒和情境的回腸蕩氣的描寫,卻使一個憂傷國事、幽獨苦悶的詞人形象活生生地顯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深受感染,不能自止。
上一篇:《孫枝蔚·采桑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劉迎·錦堂春》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