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櫆
巴山聳崪嵂①,巴水流蕩潏②。
兩崖之高不知幾千尺,四時陰陰不見日。
巴人萬里指東吳,無數巴船一時出。
船上旌竿五色明,開頭捩柁難留停③。
中流亂石堆棋枰④,獅蹲象伏誰敢攖⑤,
卻于石罅之字行⑥。
其后長年前最能⑦,前者疾視后目瞠⑧,
篙著石眼音敲鏗。
飆馳電掣弓脫檠⑨,旌竿眩轉如流星,
耳畔索索號風聲。
是時峽內空無人,舉眼惟見煙霧橫。
鷓鴣啼罷啼猩猩⑩,絕壁倒掛哀猿鳴。
猿鳴猶自可,鷓鴣愁殺我。
苦向人言行不得,江水無情淚交墮。
古稱水懦弱,民狎而玩之(11)。
一朝裸葬在魚腹,雖有千駟無由追(12)。
可嘆巴人特好事,忍將性命徇微利(13)。
豈不知性命徇微利,一飽誰能代為計?
丈夫生無所成饑欲死,十年奔走長安市,
攘攘營營亦如此(14)。
【注釋】
①崪(zu)嵂(lu):山高聳貌。陸游《大寒》詩:“為山儻勿休,會見高崪嵂。”②潏(yu):水疾流貌。晉·郭璞《江賦》:“潏湟淴泱。”李善注:“皆水流漂疾之貌。” ③捩(lie):扭轉。柁(duo):裝在船尾控制行船方向的器具。④棋枰(ping):棋盤。⑤攖(ying):接觸,觸犯。⑥罅(xia):石縫。⑦長(zhang)年:舵師。杜甫《撥悶》:“長年三老遙憐汝,捩柁開頭捷有神。”陸游《入蜀記》:“長,讀如長幼之長。長年三老,艄工是也。” ⑧目瞠(cheng):張目直視。⑨飆(biao)馳電掣(che):如疾風閃電一般迅速。檠(qing):正弓的器具。⑩鷓(zhe)鴣(gu):鳥名,形似母雞,頭如鶉,俗傳其聲“行不得也哥哥”。(11)狎(xia):親近,親密。(12)千駟(si):四千匹快馬。(13)徇(xun):為達到某一目的而獻身。(14)攘攘:眾多貌。營營:往來盤旋貌。
【評說】
本詩選自《劉大櫆集)卷一二。
《巴船出峽圖》,元人袁子仁所作。元代詩人吳萊(謚淵穎)曾有題詠,王漁洋又有《和吳淵穎題袁子仁〈巴圖出峽圖〉》。
長江三峽,江湍迂回,世人共知。誠如詩中所講,兩岸峭壁懸崖,高不可測,直聳云霄,遮天蔽日。因而四時總是一律陰陰的,不見陽光,而峽中流水激蕩奔涌,迅疾如飛。如此奇險,又是下江而東的必經之地,無數巴船同時出峽,徑指東吳。緊承而下,作者著力描繪了舟船出峽這一驚心動魄的場面,既扣住畫面,又無不飽含自己的感情。在大風的吹動下,船上桅帆旗竿,也飄飄展飛,船夫想轉動船舵也就十分困難。況且江流亂石密布,猶如棋枰上羅布的棋子,一個個如雄獅蹲踞,巨象盤伏,舟船怎經得住它們的碰撞呢?于是只能在石罅之間穿梭行進,若有絲毫閃失,只落得粉身碎骨。舵師帶領眾船夫在風浪之中搏擊抗爭,不管是誰,都絲毫不敢怠慢,張目注視著眼前的險情,為了躲避迎面沖來的巨石,他們不時地點篙石岸,竹篙著石,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聞之使人雙股戰慄。即便有一路的艱難險阻,而船始終如離弦之箭,風馳電掣般向前飛進,耳朵只聽得呼呼的風聲在縈繞。哀猿倒掛絕壁,發出了凄厲的鳴叫聲,令人心寒膽戰,在三峽漁夫船工中自古就有這樣一句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猿鳴使人黯然傷心倒也罷,尚且能自持,而這時,峽谷又響起了鷓鴣的啼鳴聲:“行不得也哥哥”,更是令我愁殺。面對滿江煙霧和空無一人的江水,不覺自己也動容流淚,與飛濺在臉上的江水,交織混合。
古人都說柔情似水,三月修禊,溱洧娛悅,而我們所面對的是如此的湍流險灘,“行不得也”,我比誰都清楚,這根本不用鷓鴣的提醒,有朝一日葬身魚腹,雖有千乘萬駟也無法追悔,明知兇險,卻又不得不從事掌船這一工作。原因何在?詩的結尾部分,由此生議,揭示其廣闊的社會背景。巴蜀之人可悲可嘆,忍心為了一點微利而不惜自己的性命。在常人看來,這些微利不足掛齒,豈不知這在巴人,卻是舉足輕重的,他們連溫飽這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可能實現,更無人為之籌計,只有不惜生命徇微利,才能求得一飽。一言以蔽之,他們如此不惜生命,僅僅是為了人類最基本的要求,這一切強烈地震撼蕩滌著每個讀者的心,那么,我們不禁要問:生命的價值究竟幾何?作者更由此拓展開去,其實,天下大批的寒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十年奔走長安市,攘攘營營也如此,未就功業饑欲死。這宕開的一筆,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涵,使作品更帶有普遍意義。
上一篇:《題子昂馬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張僧繇醉僧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