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澧·水龍吟》原文賞析
是月十九日,皓庭招集學海堂,為補重陽之會。醉后疊前韻
是誰前度登高?蒼苔屐齒留巖際。興來此日,也堪重詠,玉山藍水。菊有花時,蟬無聲后,漸疏林翠。正危闌縱目,夕陽紅處,看城郭,炊煙起。
忽覺秋心浩渺,倚西風、螺杯新洗。憑高釃酒,而今只愿,八荒無事。容我蹉跎,長騎款段,少游鄉里。便傾壺醉倒,山空人靜,學希夷睡。
詞序表明,作者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九月十五日偕許青皋、桂皓庭登粵秀山賦《水龍吟》詞后四日,又應桂皓庭之約,補作重陽之會,並次前韻作此詞。這首詞上片泛寫登高所見。首二句寫再度登臨粵秀,不禁憶起師友們前度登高覽勝賦詞抒懷的前景往事,而今日重九重臨,詩情不減,也可以詠出大詩人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那樣的佳句,以此引起下面寫景之辭。景用黃花、寂野、疏林和夕陽、城郭、炊煙兩句分寫,這兩句一近一遠,一俯觀一縱目,一山林一城郭,一恬靜一喧鬧,一疏朗清麗,一蒼茫闊大,寫得有特征,有變化,有概括性,而又簡潔自然,有大家風范。下片即景抒情,略寫懷抱,由“憑高釃酒”引出“浩渺”心事: 對國家說,但愿“八荒無事”; 對個人言,也便得以安穩優游地打發日子。“長騎款段,少游鄉里”,少游,是東漢馬援的從弟,他曾對從兄馬援說:“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騎著穩當遲緩的馬),鄉里稱善人斯可矣。”(《后漢書·馬援傳》)“山空人靜,學希夷睡”,希夷是古時著名隱士陳摶的號,五代時,陳摶隱居華山,寢處經常百余日不起,聞宋太祖登極,曰: “天下自此定矣。”宋太宗時入京師朝見,賜號希夷先生(見《宋史·隱逸傳》,元人馬致遠有《西華山陳摶高臥》雜劇) 。詞中用這些典故,來比喻對鄉里優游、林泉高臥的閑散生活的向往,表明生當內憂外禍日亟的中國,一些有才能的知識分子,不遑奢望其他,僅求過太平日子也是可望而不可即。這種心態清晰地映出了時代的影子。
上一篇:《張埜·水龍吟》原文賞析
下一篇:《高啟·江城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