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江城子》原文賞析
柳
芙蓉裙衩最宜秋。柳邊頭,自撐舟。一道眼波,斜共晚波流。驀地逢人回首笑,不識恨,卻知羞。
夕陽猶在水西樓。漫歸休,欲相留。教唱彎彎,月子照湖舟。不怕鴛鴦驚起了,怕江上,有人愁。
《離騷》: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此芙蓉指蓮花,裳為裙,古代男女皆服裙,屈原集芙蓉以為裳,象征自己芳華高潔的品質。此處芙蓉裙衩則是指身著繡有芙蓉的裙衩的女子。初秋時分,水中的芙蓉正盛開著,與女子裙衩上繡著的芙蓉交相輝映,真是美極了。究竟美在何處,是繡著芙蓉的裙衩最宜秋,還是身著芙蓉裙衩的女子最宜秋呢?這或許是分辨不清的。在作者眼中,秋色、芙蓉、女子三者已是渾然一體,共同構成了一幅秋江芙蓉圖。圖中的主角是誰?無疑是身著芙蓉裙衩的女子,圖中一切的美都是由于她的激發而產生的。在岸邊柳蔭下,她獨自把篙,撐著一葉小舟。她是在采蓮?還是在等待渡客?作者沒有寫,作者完全被她的眼光吸引住了,“一道眼波,斜共晚波流”,她的眼光是流動的,又是傾斜的。為什么傾斜呢? 當然是嬌羞的緣故。青春正萌的少女不但羞見生人,即使看見荷花、水光、云影也都會產生羞澀之情,大約是怕它們偷窺自己的嬌態吧! 這時一抹斜照正投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眼波與水波交輝。人來了,女子驀地回眸一笑,可以想象這時她的眼波愈益地流動了。
作者這首詞的標題是“舟婦”。上片即寫其所見的舟中女子之美,下片便寫作者心中的遐念了。“夕陽猶在水西樓。慢歸休,欲相留。”瞧,夕陽雖已偏西,但還在那水邊的樓臺之上,時間并不太遲呀! 這女子不會匆匆地就歸去吧,我能借故挽留她嗎?如果能留她下來,在一江秋月的夜晚,聽她唱一曲“月兒彎彎照湖州”,那該是多么美妙的人生享受呀! 歌聲飄入湖中,或許還會驚起夜宿的鴛鴦,但那有什么可顧慮的呢?顧慮的倒是江上有人聽了這歌聲不免引起纏綿的愁思了。下片純然是作者想象之詞,也可以說是換了一種手法來寫舟中女子之美。總之,此詞上片實寫,下片虛擬;上片直寫女子之美,下片從觀者的傾倒中予以烘托,從而創造出十分美麗動人的形象。
上一篇:《陳澧·水龍吟》原文賞析
下一篇:《納蘭性德·江城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