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
桓公人蜀,至三峽中2。部伍中有得猿子者3,其母緣岸哀號4,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5。
1桓公:即桓溫,東晉人。驍勇善戰(zhàn),曾經(jīng)滅成漢,攻前秦,收復洛陽,北伐前燕。2三峽:在長江上游,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3部伍:隊伍。4緣:循、沿。5黜(chu):罷免、開除。
【析點】 這段文字記述了桓溫率軍入蜀途中發(fā)生的一則小故事。一只母猿為救護被人奪走的子猿,不顧山高水疾,隨船行百余里后,從峽岸跳上行船,氣絕身死。故事情節(jié)簡單至極,乍聽起來頗像一則奇聞趣事。然而,作者卻筆生波瀾,簡凈的寥寥數(shù)言,把故事記述得悲愴凄惻,催人淚下,產(chǎn)生了動人心魄的藝術(shù)效果。
短文中存在著一明一暗兩條平行的情感發(fā)展線索。一條明寫母猿的哀痛已極,是為主線;一條暗寫“得猿子者”的殘忍無情,是為輔線。二者在作者跌宕起伏的行文中,激烈地碰撞、沖突,逐漸掀起讀者胸中的情感狂瀾。先寫母猿沿著高峻入云的岸峰凄凄嘯啼,百余里哀泣之聲不絕于耳,令人心酸。而“得猿子者”竟不為所動,戲侮賞玩,盡得其樂,令人生恨。再寫母猿氣盡力竭后,絕望地跳上行船,“至便即絕”,令人心痛。而“得猿子者”無動于衷,逼死母猿不算,竟還要“破視其腹”,慘無人道,令人切齒。接著短文以“腸皆寸寸斷”的描述,展示了悲劇的結(jié)局,把讀者的情感波瀾推向高潮。“腸皆寸寸斷”,虛寫眼前實景,實寫母猿的悲痛之情,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令讀者胸中起伏難平:一面為母猿寧肯“氣絕”也不棄幼子的悲壯崇高的母愛感痛不已,同時也為“得猿子者”的不近人情而恨惡至極。最后寫桓溫怒黜“得猿子者”,刻畫了這位雄情爽性而又野心勃勃的將軍內(nèi)心世界中極富同情心的一面。也算略舒了讀者胸中的憤憤之氣。
上一篇:《桂》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桓南郡好獵》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