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2。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3。不失其所者久4,死而不亡者壽5。
1《老子》共七十八章,道家主要經典,相傳春秋時期思想家老聃(dan)著。2自勝:自己戰勝自己,可理解為今所謂“超越自我”。3強行:做事堅持到底。4不失其所:不失掉自己的本位。5死而不亡:肉體毀滅而精神不死。
【析點】 四組八句格言式的短語組成了這篇短文。它從對人對己、主觀客觀等對立的方面析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對己,首要“自知”,繼而“自勝”、“強行”,這才能從“明者”進而為“強者”;對人,首要“知人”,繼而“勝人”,這才能從“智者”進而為“有力者”:此中蘊含了不懈的進取精神、樸素的辯證觀點與思辨力量。精神永存才算得長壽的觀點,更超越了世俗的生死觀念,閃爍著不熄的人生真諦的光輝。
《老子》以“知足”為富有,則境遇難以改變;以“不失其所”保持長久,則缺乏開創與拓進,這是《老子》思想偏于保守的一面。這在今天固然不足取,但它卻是兩千余年前生產力極為低下的一種自然的思想反映。不過,如若換個角度來考慮,對于物質享受,不可一味貪求;立身行事,要扎扎實實腳踏實地,力戒虛夸飄浮,那么“知足”與“不失其所”也還是有它的積極一面。
本章用語凝煉精粹;每句說明一個道理而句與句之間又有內在聯系,使通篇渾然一體;句式整齊又略有變化,極富節奏感;這些藝術特色使人獲得一種哲理詩的美感。這種哲理詩式的散文在我國古代散文史上并不多見。
上一篇:《《尚書別解》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一舉而三役濟》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