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曾敏行1
東安一士人喜畫2,作鼠一軸,獻之邑令3。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4。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令怪之,黎明物色5,軸在地,而貓蹲其旁,逮舉軸6,則踉蹌逐之7。以試群貓,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畫為逼真。
1 曾敏行(生卒年不詳):號獨醒道人,終生未人仕途。工畫草蟲。有《獨醒雜志》,本文選自此集。以下各家作品,在作者介紹中凡只介紹一部著作的,其篇目均選自此一著作,不再另注。2 東安:縣名,在湖南省南部。士人:舊時稱讀書人。3邑令:縣令。4漫:隨便,不經意。5物色:尋找。6逮:及。舉軸:將畫軸舉起。7踉蹌(liang qiang)逐之:形容貓跌跌沖沖追逐畫上之鼠的樣子。
【析點】 此篇作意在于表現畫鼠之逼真。一般手法,往往從畫鼠本身下筆,寫其形神如何惟妙惟肖;然而本文卻未從正面落墨,甚至一字未提。作者使用側寫法,通過對鼠最敏感的貓的行為描寫,間接表現畫鼠的逼真。令人眼目一新,留下極深的印象。
間接表現,要求對客體事物做出最充分的描寫,方能奏效。本文描寫貓對畫鼠的反應,即十分充分。先是寫它夜夜都把畫鼠撲落,畫軸“屢懸屢墜”;繼而寫它久久蹲在墜落的畫鼠旁邊不肯走開,分明已是垂涎欲滴;當縣令拾起畫軸時,它竟跌跌沖沖地緊追不舍;縣令又用群貓試驗,群貓均作出如此反應。以上四層詳盡的描寫,雖句句說貓,而實際上句句都在說畫鼠的栩栩如生。間接表現能給讀者留下巨大的藝術想象空間,讀者以客體為媒介引發出豐富的想象,從而對主體形象進行再創造,藝術欣賞的心理因此而獲得滿足。
縣令不知畫鼠之妙,因貓而知之,其庸俗卑陋令人捧腹。這是本文的另一作意吧
上一篇:《一舉而三役濟》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丁晉公受賜玉帶》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