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
桓南郡好獵。每田狩2,車騎甚盛3,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4。騁良馬,馳擊若飛。雙甄所指,不避陵壑5。或行陣不整,麇兔騰逸6,參佐無不被系束7。桓道恭,玄之族也8,時為賊曹參軍9,頗敢直言。常自帶絳綿繩10,箸腰中11。玄問:“此何為?”答曰:“公獵好縛人士,會當被縛12,手不能堪其芒也13。”玄自此小差14。
1桓南郡:即桓玄,東晉人,繼其父桓溫的爵位為南郡公。2田狩(shou)打獵。3車騎(ji):即車馬。4旌(jing)旗:旗幟。蔽隰(xi):遮蓋大地。5“雙甄”二句:意為打獵的隊伍分左右兩翼向前,不管前有山陵還是溝壑。雙甄:古代作戰時左右兩翼的軍隊合稱“雙甄”。6麇(jun):獸名,即獐子。騰逸:逃跑。7參佐:本指州府官,此指桓南郡出獵時的隨從官。系束:捆綁。8族:同族。9賊曹參軍:官名,州府中參佐官。10絳:深紅色。11箸(zhu):同“著”,置。12會:適逢、趕上。13堪:忍受。芒:刺,指捆人用的粗繩上的芒刺。14小差(cha):意為稍稍減輕。
【析點】 本文從打獵一事表現出桓玄的豪奢、強橫,作者更主要的是要寫出桓道恭的機智善于辭令。桓道恭是隨獵者,卻“腰中”“自帶絳綿繩”,這一舉不能不引起桓玄的好奇,正是這好奇才能引出桓玄的詢問,桓道恭才得以趁機進言;桓道恭雖為“敢直言”的人,但他得此機會也不敢直說,他之于幽默中寓諷諫之意,實在是桓玄的強橫逼出來的。
文中狩獵場面寫得極為精彩。寫旗幟“旌旗蔽隰”,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其多;寫奔馬“馳擊若飛”,用比喻的手法,極言其速;寫隊伍“雙甄所指,不避陵壑”,用直接描繪的手法,極言那一往無前的氣勢,從而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勢的古代原野狩獵圖。如若拋開桓玄的奢侈與排場,這幅古代原野狩獵圖還是可以一賞的。
上一篇:《桓公入蜀》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檜花蜜》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