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鄭燮2
板橋詩文,最不喜求人作敘3。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為可恥;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譏帶訕4,遭其荼毒而無可如何5,總不如不敘為得也。幾篇家信,原算不得文章,有些好處,大家看看;如無好處,糊窗糊壁,復瓿復盎而已6,何以敘為!
乾隆乙巳7,鄭燮自題。
1引:文體名,即序。2鄭燮(1693-1765):號板橋。清文學家、藝術家。有《鄭板橋集》。3敘:通“序”。4毀謗。5荼(tu)毒:毒害。6瓿(bu):小甕。盎:盆。7乾隆己巳:即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乾隆:清高宗年號。
【析點】 板橋家書共十六封,都是寫給他弟弟的,大部分寫在范縣、濰縣任上。他的家書多敘家事,卻于其中時時流露出對貧苦人民的同情,表現出對他們的關切。由于他長期生活在民間,對農民有所了解,而對讀書以求高官厚祿的人十分鄙視,因而在家書中發出了大膽的進步的議論——“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家書也寫到如何讀書、寫文章、做人……無論抒情、敘事、議論,直抒胸懷,脫口而出,質樸坦率,表現了他善良正直的人格。
家書結集不求人作序而自為“小引”。小引中首先表明一向“最不喜求人作敘”的態度,板橋的人品性格不屑于拜求“王公大人”;他也深知,自己的思想情趣與“湖海名流”格格不入,總不如自為小引,信筆隨 口說幾句真心話來得痛快。至于家書,本來就是親人間真情真意的表露,他人覺得“有些好處”,看看也可,否則“糊窗糊壁,復瓿復盎”均無不可,這又是何等灑脫。短短一篇小引,一個活生生的板橋形象樹立于讀者面前。
上一篇:《“抿”字》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尚書別解》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