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石天基
或問抿刷的“抿”字如何寫2,其人寫作“皿”字應(yīng)之。或曰:“此是器皿的‘皿’字,恐怕不是么?”其人即用筆將“皿”字下盡一頭拖長,曰:“如此樣子,難道還不像抿刷么?”
1本文選自石天基《笑得好》。2抿刷:刷頭發(fā)用的刷子。
【析點(diǎn)】 把“抿刷”的“抿”寫成“器皿”的“皿”,無疑是寫了錯(cuò)別字;被人質(zhì)疑后竟“將‘皿’字下盡一頭拖長”,然后煞有介事地說:“難道還不像抿刷么?”短文至此,戛然而止,怎能不令人解頤! 大膽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古代傳說中造字的倉頡如地下有知,恐怕也要自愧弗如。他那反應(yīng)的機(jī)敏性,不知讓人說他是聰明還是愚癡? 可惜,他造的字,像是真像,是則非是。他為“皿”字拖出一條尾巴,造出一個(gè)怪字;也為自己留下一條笑柄,造出一段笑料。能供人一笑,也算是他的一個(gè)“功勞”吧?
有趣的是此人所造的字,正符合漢字造形法中“象形”一法;可惜漢字造形“象形”之外,尚有指事、會(huì)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即古所謂“六書”,這只瞎貓沒有碰上死耗子,反落得個(gè)貽笑眾人的下場,悲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智)也”(《論語·為政》)
上一篇:《“萬”字信》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家書》小引》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