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西上蓮花山, 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 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 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 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 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 豺狼盡冠纓。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在四十四歲結束他在長安的生活以后,曾經到西岳華山去玩過一次?!疤A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尋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比A山秀麗雄偉的景色給了他深刻難忘的印象,難怪他經常在自己的詩里描繪華山了。著名的如《西岳云臺送丹丘子》是他送自己的道友元丹丘去華山時作的:“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揿`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以他那如椽大筆,為我們畫出了崢嶸西岳的景象,讀之使人神往。而這一首《西上蓮花山》的十四句詩中,有十句也是描寫華山游仙的。在這十句詩中,詩人充分運用浪漫主義的想象,創造了一個虛無縹渺的仙境:
李白登上了華山的最高峰——蓮花峰,遠遠的看見仙女明星在云端里邁步。據郭璞《山海經注》:“太華山上有明星玉女,持玉漿,得上服之,即成仙。道險僻不通?!苯裉欤畎子龅搅嗣餍窍膳?,他是多么想能服一點兒玉漿成仙啊!這是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只見明星仙女潔白的手里拿著一朵荷花,她的用霓虹組成的衣裙上拖著一根寬闊的飄帶,飄飄搖搖地往天上飛去。正在李白出神凝望的時候,明星居然邀請他登上云臺峰,并把他介紹給了另一個仙人衛叔卿。李白向衛叔卿表示敬意,長長地給他作了一個揖,而這時自己也覺得變得恍恍惚惚起來,跟著衛叔卿走了,乘著鴻鵠向那高空飛去,飛去……
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境界! 李白曾不止一次地在詩中表現自己對這種境界的追求:“玉漿倘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長橋。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焦山望松寥山》)?,F在,詩人憑著他往日游華山的印象,描繪著這個神奇的世界,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心中的高興是自不待言的。
但是詩人就這樣沉醉在個人的虛無縹渺的幸福之中嗎?如果僅僅是這樣,那就不成其為人民的詩人了! 作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是應該和那個時代的人民的痛苦、歡樂結合在一起的;以人民的歡樂為歡樂,以人民的痛苦為痛苦,這才是人民所歡迎的詩人。詩人結尾便陡然一轉:“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边@時詩人在高高的天空中向下一望,啊,那洛陽附近的平原上,安祿山的部下到處流竄,那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被殺戮,被掠奪,鮮血染紅了野草,而那班豺狼們——安祿山的黨羽,卻逍遙自在,都穿起官服,做他們的好夢了!
由此看來,這首詩花了很多的筆墨寫的,并不是詩的主題,而詩的結尾點了一下的,卻正是詩人所要著重表達的意思。在這里,虛無縹渺意境的創造,只不過是起了一個襯托的作用罷了。姜夔說:“篇終出人意表,或反終篇之意,皆妙?!?《白石詩說》)這首詩正是這樣。李白馳騁豐富的想象,描繪幻覺中的蓮花山,展現了雄奇瑰麗的神仙世界,借此,表現了他對自由、光明的渴望和追求。理想是那樣美好,現實卻如此嚴酷,美好的理想和嚴酷的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照,詩人精神上的痛苦是可以想見的。
李白寫這首詩的時間是天寶十五載(756)。這是安史之亂的第二年,當時安史亂軍已經攻破了洛陽,但尚未占領長安,而我們的詩人李白在南方皖、蘇、浙一帶活動,后來又隱居在廬山。他的生活應該說還是較安定的,不象杜甫那樣在顛沛流離之中。政治上的不得意使他產生了學道、隱居的念頭,從中來求得精神上的解脫,這是一個方面;可另一方面,當他聽到祖國北方生靈涂炭的消息后,卻又痛惜萬分,忍不住寫下了這一首“古風”。詩最后的四句僅僅描繪了血淋淋的現實,并沒有提出什么應該如何的號召,但正是這種血淋淋的現實教育了人民,教育了李白,也教育著中華民族的子孫萬代。寫詩就要這樣含蓄,而不用直露,含蓄比直露更有力量。“若句中無余字,篇中無長語,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姜夔《白石詩說》)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上一篇:《臥病旬日未已,閑書所感·明·黃宗羲》賞析
下一篇:《哀郢·戰國·屈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