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沈括
李允則守雄州。北門外居民極多,城中地窄,欲展北城,而以遼人通好2,恐其生事。門外舊有東岳行宮3,允則以銀為大香爐,陳于廟中,故不設備4。一日銀爐為盜所攘5,乃大出募賞6,所在張榜,捕賊甚急。久之不獲,遂聲言廟中屢遭寇,課夫筑墻圍之7,其實展北城也,不逾旬而就8,虜人亦不怪之9。則今雄州北關城是也。
大都軍中詐謀,未必皆奇策,但當時偶能欺敵,而成奇功。時人有語云:“用得著,敵人休;用不著,自家羞?!彼寡哉\然。
1本文至《陳述古祠鐘》四篇各為《夢溪筆談》中的一則,標題均為后人所加。李允則,宋初人,歷任滄州、雄州知州。雄州:今河北雄縣。2以遼人通好:當時雄州接近北方邊境,北臨遼國,其時宋與遼交好,邊境無事。3東岳行宮:東岳廟,即為泰山神在外地建的廟。4故:故意。設備:設防。5攘(rang):竊取。6募賞:意為招募懸賞捉賊。7課夫:征集民工。8逾旬:超過十天。9虜人:指遼國。
【析點】 李允則成功地施香爐失竊計,得以擴展雄州北城,保國利民,這是這則軼事的史料價值。它使后人了解到李允則在北宋時守邊的一點功績,也使后人了解到在河北省雄州城的發(fā)展沿革史上,李允則是有一席之位的?!端问贰分^李先則“在河北二十余年,功最多”,這則軼事從一個側面為《宋史》的記述提供了一個印證。
沈括記李允則的香爐失竊計,他由此進一步論到“軍中”運用“詐謀”的問題,這是這則軼事的軍事學價值。沈括肯定“軍中詐謀”“能欺敵”、“成奇功”,又指出這“未必皆奇策”,不過是“偶能”;又借用民謠指出詐謀也可能失敗,軍事上不可不用也不可專用。這是沈括軍事思想的辯證之處。
鑄銀爐是為一計,作者起始并不說破,只在“不設備”前加一“故”字,稍露端倪。以下敘述又多閃爍其辭,直至“實展北城”才吐布真相。雖記史實,也使人感到曲折有致。引用民謠,不僅強化了自己的觀點,也使這段軼事更生動更富生活氣息。
陸游的《老學庵筆記》中,有一則敘及李允則守滄州的事:“李允則,真廟時知滄州。虜圍城,城中無炮石,乃鑿冰為炮,虜解去。”守雄州時李允則出奇謀制勝,守滄州出奇兵(冰)制勝,兩則軼事聯(lián)系起來看,李允則真稱得上是個軍事家。
上一篇:《李伯時《淵明歸去來圖》》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李牟夜吹笛》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