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李廌·虞美人》李 廌
李 廌
玉闌干外清江浦①。渺渺天涯雨②。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青林枕上關山路。臥想乘鸞處③。碧蕪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④。
注釋 ①清江浦:水名,即京杭大運河流經今江蘇淮安縣青浦區的那一段。②渺渺:形容雨水渺茫、迷蒙一片。③“青林”二句:意為自己懷友難眠,回想起二人曾經相聚的地方。關山:此處指函谷關和崤山等原秦地的關隘。乘鸞處:據《列仙傳》載: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這里指自己與所思之人曾經歡聚的地方。④南州:南方,詞中指詞人所在之處。
吹簫引鳳圖 【明】仇英 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這首詞由春夏之交的雨景寫起,表達了詞人對遠方之人的思戀之情。
上片繪景,細膩生動。詞人站在近水的樓臺上,手扶玉欄,極目遠眺,只見清江浦上一片風雨迷蒙。以“天涯”二字修飾“雨”,除了讓我們感受到雨的無涯無際之外,也暗示著此時詞人的思緒已經隨著漫天的絲雨飛向了遠方。當他注意到眼前細密的雨滴織成的珠簾,感受到陣陣清爽柔和的輕風,他的視線不禁為近處汀岸邊的花草新添的漲痕所吸引。“時見”二字表明下雨持續時間很長,故而每當詞人留意到“岸花汀草”時都覺得江水又漲了一分;這也暗示著詞人一直佇立于風雨中的樓臺,思緒在渺遠的“天涯”和凄迷的現實之間穿梭不斷。
上片寫景,場面宏闊,清新悠遠,未明言情而情自蘊涵其中。下片,詞人把懷人的場景轉換到了夜深將睡之時?!罢砩稀迸c“臥想”二詞寫出了詞人因思念而輾轉反側的情形。李廌是今陜西人,詞中提到的所憶之地又是“關山”及“乘鸞處”,可以大致推斷他懷念的是在家鄉曾經留給他美好回憶的友人。二人相隔遙遠,關山難越,只有千里碧草,萋萋不斷,恰似別愁悠悠,“剪不斷,理還亂”。他日里思,夜里想,即使在夢中也因念及這份離別而倍感凄涼?!皼鰤簟倍植粌H寫出了春末夏初雨夜之寒,呼應上片,更寫出了詞人因思念而感受到的孤單凄冷。以“霎時”修飾“涼夢”,意為只要偶一想起,哪怕是在夢里,心中都覺得凄涼無限。由此詞人相思之痛可見一斑。
這首詞表達懷人之情,真切深摯而不流于低沉凄苦。通觀全篇,不僅景物描寫清新淡遠,記事也沒有刻意營造“泣涕如雨”的懷人場面。如此繪景鋪情,未用感情色彩非常濃重的字眼,卻能把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實為難能之事。(王娜娜)
集評 清·況周頤:“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春夏之交,近水樓臺,確有此景?!蔑L’句絕新,似乎未經人道。歇拍云:‘碧蕪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尤極淡遠清疏之致?!?《蕙風詞話》卷二)
鏈接 蘇門六君子。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陳師道、李廌皆以詩文受知于蘇軾,合稱“蘇門六君子”,其中前四人又稱“蘇門四學士”。陳師道為江西詩派“三宗”之一,元祐初年以蘇軾薦舉得官。李廌擅古文,元豐中以文謁蘇軾于黃州,軾稱其才“萬人敵也”,后又比之為“張耒、秦觀之流”。六人文字見解及創作成就本不一致,然南宋前期蘇文大盛,其從游之士所作文章亦為世所重,故當時有人輯錄黃庭堅等六人之文為《蘇門六君子文粹》,世因有此稱。
上一篇:《兩宋詞·秦觀·虞美人》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葉夢得·虞美人》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