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蕭寥。余愛誦此絕句,謂宜入宋人團扇小景,想劉松年、趙孟俯(頫)定有妙制。
【箋釋】
[芙蓉山] 《江南通志》卷一三“山川”:“芙蓉山,在金匱縣東北二十五里,芙蓉湖在其下,山以湖名也。上有二峰,一名龍井,一名天乙。”“荊南山,在宜興縣西南荊溪之南……山高而大,巖洞絕勝,上有龍池,歲旱禱雨輒應,其北有善行洞,山之東麓為靜樂山,其南為芙蓉山,西為橫山,一名大蘆山,北為南岳山。孫皓既封國山,遂禪此山為南岳,其地為古陽羨產茶處。”“國山,在荊溪縣西南五十里,東接芙蓉。據吳志,當名陽羨山……山形如鼓,篆文環繞其上,今多漫滅不可讀。其地又有離墨山,以古鐘離墨得道于此而名,或以為即國山。”又《宋高僧傳》卷一一《唐常州芙蓉山太毓傳》:太毓嘗“止于毗陵義興芙蓉山”。則芙蓉山乃吳中名勝,且此山與長卿碧澗別墅相距不遠。詩當作于大歷十年(775)閑居義興時。
[白屋] 指不施彩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說,指以白茅覆蓋的房屋。為平民所居。《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瑤臺九累,而堯白屋。”《漢書》卷九九《王莽傳》:“開門延士,下及白屋。”顏師古注:“白屋,謂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程大昌《演繁露·白屋》:“古者宮室有度,官不及數,則居室皆露本材,不容僭施采畫,是為白屋也。”元李翀《日聞錄》:“白屋者,庶人屋也。《春秋》:‘丹桓公楹,非禮也。’在禮:楹,天子丹,諸侯黝堊,大夫蒼士黈黃色也。按此則屋楹循等級用采,庶人則不許,是以謂之白屋也。”
【輯評】
顧璘《批點唐音》卷一二:此所謂真語真情者,清語古調。近實,故妙。
《唐風定》卷二○:情真景真。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箋注》卷四:“日暮蒼山遠”,行路之際,暮景可悲。此句言行路之難至。“天寒白屋貧”,白屋貧家蕭條景況,又值天寒而宿,更倍覺凄涼矣。“柴門聞犬吠”,柴門犬吠,驚客到也,確是雪夜景。“風雪夜歸人”,人從風雪中夜歸白屋,是在凄涼中得安樂境。
《唐詩箋注》卷七:上二句孤寂況味。犬吠歸人,若驚若喜,景色入妙。
《唐詩合選詳解》卷三:首見行之難至,次言家之蕭條。聞犬吠而睹雪中歸人,當有牛衣對泣景象。此詩直賦實事,然令落魄者讀之,真足凄絕千古。
《峴傭說詩》: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雨夜歸人。”較王、韋稍淺,其清妙自不可廢。
王文濡《唐詩評注讀本》卷三:日暮途窮,天寒而繼以風雪,寫盡旅行之苦,幸有白屋可以寄宿,苦中得樂,聊以自慰。
上一篇:《使次安陸寄友人》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過鄭山人所居》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