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民歌《西洲曲》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六朝的樂府民歌曾經風行一時,對后人也產生過一定的影響,但大多數體制都極短小。這首《西洲曲》卻篇幅較長,因而集中了六朝樂府民歌的一些主要特點,堪稱六朝樂府中的佼佼者。
《西洲曲》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中屬于《雜曲歌辭》類,題為“古辭”,《玉臺新詠》則說是江淹所作,但宋本《玉臺新詠》沒有收入。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無名氏的作品。從詩歌技巧的成熟來看,也不能排除文人創作的可能,或者是流傳過程中經過文人的修改潤飾。不管作者是否文人,這首樂府詩的基本格調卻是民歌體的。另外,從寫作技巧的運用看,它的產生時代也極可能是樂府民歌高度發達的宋、齊以后。
詩的內容寫一位女子對情人的深切思念。
開頭兩句寫了梅花,寫了西洲。前一句說“憶梅”,是回憶往事,由憶梅而下西洲,則西洲之梅對這位女子來說自不同于別處之梅。第二句“折梅寄江北”,就解釋了為何憶梅、為何下西洲。顯然,西洲的梅花是這位女子與她的情人相愛的見證。他們曾經在梅花盛開的季節相會在西洲,如今西洲的梅花又開放了,情人卻遠在江北,故由憶梅而折梅寄江北。短短兩句,既交代了西洲這一地方在他們愛情中具有的特殊意義,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情人的思念之情。三、四兩句寫了女子的裝束和儀容。單衫是杏紅色的,頭發則像小烏鴉一般烏黑發亮。比喻生動奇特,顯示出民歌特有的風格。這里的單衫具有季節轉換的暗示意義,前面說“折梅”,該是早春時節,此處說“單衫”,則已是春夏之交了。“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西洲顯然不遠,坐小船劃上幾槳,過了橋頭便到了。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這兩句看似純粹寫景,實則暗示了季節的變化。女子思念著情人,不覺時光流轉,夏天來到。伯勞鳥單棲襯托了她的形單影只,暗示了她的孤獨與寂寞,因此這兩句表面上是寫景,實際是情在景中,含義豐富。“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這是接前面“風吹烏臼樹”句由樹及門,由門及人,寫了女子的居處。翠鈿是翠玉做的首飾,這里代指女子。“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心中思念著情人,開門時總懷著一種希望,但愿情人突然出現在門前,然而開門望去情人卻不見蹤影。失望之余只好出門采蓮,聊以排遣心中的苦悶。
采蓮自是秋天的事了,“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秋天到了,可情人依然未回,這使她內心的憂愁更深。“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這里依然是寫采蓮,但已在不知不覺中引入了六朝樂府民歌中慣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蓮”常用來諧“憐”(愛),“低頭弄蓮子”暗指對情人的深切愛戀和思念。“蓮子青如水”,則是比喻自己對人的感情如水的清純。“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蓮心照理不該是紅色的,這里用“徹底紅”顯然表明對懷念者的愛情純真熱烈。這段整個寫采蓮,用了諧音雙關的手法,使感情的表達含蓄婉轉。但這里諧音雙關語的使用和一般六朝樂府民歌中諧音雙關語“下句釋上句”的一般格式不同,這里是將諧音雙關語融合到敘述、寫景的內容中,和詩歌的意境創造完全結合起來,因而顯得渾然無跡,技巧高超。
苦苦思念著情人,他不僅沒有回來,而且連音訊也沒有,這更增添了女子的憂愁。她多么希望能得到情人的消息啊。古人有鴻雁傳書的說法,因此在得不到情人消息的情況下天上的鴻雁又勾起了她更深切的思念,心情也更顯焦慮不安。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青樓即以青色涂飾之樓,此處指女子所住的樓。昔日幽會的西洲,如今不見情人的身影,唯有南下的鴻雁中途停留,可它們并沒有給她帶來一點情人的消息。于是登上高樓眺望,“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樓雖高然而路更遠,哪里望得到自己的情人!可除此之外她還有什么辦法呢?只得整日倚在欄桿邊上盼著情人盡早歸來。“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彎彎曲曲的欄桿,正象征著她愁腸百結。垂手倚欄憂思深長而又無可奈何,此情此景令人頓生同情。“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指江水,江水大故稱之為海水,黃昏時分,她卷起了簾子,只見深秋的天空高曠無比,浩瀚的江水也蕩漾著綠色的波浪。天高水碧,所寫是眼前之景,用意卻在抒情。正如明人譚元春所說是“情中境語”(《古詩歸》)。天高水闊,正襯出女子內心無限的憂傷。“海水夢悠悠”兩句則兼有寫景與抒情,江水悠悠,夢也悠悠,所寫是水?是夢?恍恍惚惚,虛虛實實,如夢幻一般彌漫著濃重的離愁別緒。“君愁我亦愁”,江水悠悠不盡,此情綿綿不絕,由“我愁”推想對方也愁,漫長的時間、遼闊的空間使執著的情思愈見深沉。“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再次寫西洲,呼應了開頭。現實中情人未歸,憂思不斷,只得寄希望于夢境,但愿能在夢中見到情人。南風若能理解人的這一片苦心,最好將這夢吹往西洲,讓她在西洲重溫與情人相聚的歡樂。全詩就在這樣一種惆悵迷濛的氣氛中結束,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遐想和深深的嘆息。
全詩共三十二句,篇幅比一般六朝樂府民歌都要長得多,但不覺得重復累贅,而是一氣呵成,渾然一體。這是因為所抒發的感情雖然不出男女相思的范圍,但表現卻委婉細膩,富有變化,將感情的表現同季節時間與景物的變化結合起來,層層深入地抒情,使情味逐漸濃郁深沉。語語相承,段段相綰,首尾相顧。如由鳥寫到鳥棲之樹,由樹寫到樹下之門,由門寫到門中之人,由人及情,每句中都有和上句相承接的詞。接下來一連幾句寫采蓮,各句又都用“蓮”字相承接,突出強調了女子的愛情。這種寫法和修辭學上的頂真格非常相近,讀起來語句顯得緊湊生動。全詩音節也優美流暢,四句一換韻,音節上富于變化,正有一種“圓美流轉如彈丸”的效果。四時的變換、場景的相承呼應、韻腳的轉變、語句的鉤連、情感的纏綿無不緊密結合在一起,給人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感覺。正如沈德潛所評“續續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古詩源》)。
詩中還有不少生動有趣的比喻,如以杏子紅比單衫,以鴉雛色比雙鬢,充滿生活氣息,不失民歌的本色。詩中寫景之句也清新自然,隨目所接信手寫來,以景傳情,情在景中,含蓄婉轉,感人至深。
六朝的樂府民歌給后人尤其是給唐代詩人的影響較大,這首堪稱六朝樂府中耀眼明珠的《西洲曲》更對唐詩有直接的影響,清人陳胤倩說: “《西洲曲》搖曳輕飏,六朝樂府之最艷者。初唐劉希夷、張若虛七言古詩皆從此處。”又說李白“《長干》之曲,竟作粉本。至如 ‘海水搖空綠’、‘寄愁明月’、‘隨風夜郎’ 并相蹈襲(按此指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詩》)。”(《采菽堂古詩選》)可見前人早就注意到了這首樂府詩對唐代詩人的影響。《西洲曲》產生于六朝樂府民歌高度發達的宋、齊以后,可說是《吳聲歌曲》、《西曲歌》為代表的六朝樂府民歌的集大成者,它對后人的影響也正可說明六朝樂府民歌在中國文學史上應該具有一定的地位。
上一篇:詞·辛棄疾詞《西江月》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小說·吳承恩小說《西游記》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