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卜算子》
旅雁向南飛,①風雨群初失。②饑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③ 鷗鷺苦難親,矰繳憂相逼。④云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注釋】 ①旅雁:旅途中的飛雁。雁在秋季飛向南方,春天則飛向北方。此處象征戰亂期間北方向南逃難的飄泊者。作者《采桑子·彭浪磯》亦云:“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②“風雨”句:指遇風雨與雁群相失散。③寒?。豪淦У乃?。④矰繳(zeng zhuo):獵鳥的箭。矰:系有絲繩的短箭。繳:系在箭上的絲繩;以絲繩系箭頭而射,稱弋射。李白《鳴雁行》:“畏逢矰繳驚相呼?!迸c此相同。
【譯文】 遠徙的大雁向南飛去,離群失伴遇暴風驟雨。饑渴勞累羽翼無力雙垂,孤伶伶地歇在水濱寒渚。沙鷗水鷺無法親近,獵人弓箭的威脅令我心焦。云海茫茫何處是歸宿,哀鳴聲聲誰能聽我的呼號。
(湯俊峰譯)
【集評】 現代·俞平伯:“本篇以雁作比喻,與中卷蘇軾《卜算子》詞作法相近,卻反映出北宋末動亂的狀況。首句即喻南渡事”(《唐宋詞選釋》)。
【總案】 高宗建炎初(1127—1129),作者南奔避戰亂,在漂泊流浪的痛苦征途中,他與孤飛的旅雁產生了心靈的共振,寫下此詞。詞中“向南飛”的失群“旅雁”是南奔避亂的作者的自我寫照,孤雁那種孤獨感、生命的危機感和茫然感正是作者作為飄泊者的切身的體驗。戰火紛飛,生命時刻受到危脅;離家逃難,很想找幾位鄉親故人相互幫襯,彼此安慰,然而舉目無親,四顧茫然,逃難者各自奔命不暇,難以顧及他人;“辛勤”飄蕩,停下休息片刻,但饑渴疲乏又困撓身心。瞻望前程,不知何處是歸宿,出路在何方。呼喚蒼天,蒼天不聽這焦灼急迫的“哀鳴”悲歌。短短幾行,就把戰亂中飄泊者的心理表露無遺,既寫物又寫人,既寫形,又寫神。形神兼備。這只孤雁也是那個時代所有逃難者的縮影,是時代痛苦的象征。
上一篇:徐俯《卜算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吳文英《唐多令惜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