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麗人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為匌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 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管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立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瞋!
這是杜甫創作的新樂府,“麗人”兩字取自王無功《三月三日賦》:“聚三都之麗人”語(《困學紀聞》)。天寶五年楊貴妃入宮,天寶十一年貴妃堂兄楊國忠拜右相,詩或寫于天寶十二年春。詩從上巳春游的角度寫盡貴妃的姊妹兄弟的窮奢極欲、勢可薰天的情景,反映了當時的政治陰暗面,暗寓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的歷史規律,用以諷刺時事。史稱貴妃三姊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與再從弟铦、锜,每從玄宗往華清宮,五家為五隊,各著一色衣,竟斗奢麗,所遺鈿釵珠翠滿路。《唐摭言》說在開元、天寶盛時,諸司皆在曲江池設有觀賞之地于岸邊。那么,楊家在曲江池也當設有最好的軒館。
杜甫深通畫理,這首詩頗像唐畫家周昉所畫的仕女春游圖和漢代畫像磚所刻的貴族生活圖像,人物描繪逼真而有立體感。色彩鮮麗,足以反映畫中人物面貌與身份,人物眾多而用筆凝煉。詩不僅寫虢國、秦國夫人,但意在虢國、秦國夫人;不側重寫楊國忠,但意在楊國忠;言在此而意在彼,詩著重描述他們的驕奢淫逸炙手可熱的神情。
詩從“三月三日天氣新”起到“賜名大國虢與秦”寫麗人,從“紫駝之峰出翠釜”起到“賓從雜遝實要津”寫宴飲的盛況,從“后來鞍馬何逡巡”起到“慎莫近前丞相瞋”寫右相楊國忠的權勢。三月三日是傳統的修禊節日。漢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節。(見《漢書·禮儀志》)詩人用“新”字寫氣候之美。在長安曲江游春的麗人,容貌濃艷,儀態高昂。“肌理細膩骨肉勻”句描寫“麗人”的形象入微,有立體感,寓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暗示。接著用與樂府詩《羅敷行》、《陌上桑》相近的手法寫“麗人”的衣飾。“繡羅衣裳”六句,是寫服飾入時而富貴,暗示人物身份。“就中”兩句終于道出在“麗人”中她們就是賜號為虢國、秦國夫人的貴妃親姊妹。下面寫她們的宴飲,極盡驕奢淫逸,在描繪中寓有諷喻。紫駝峰肉由翠玉釜盛出,白鱗鮮魚用水晶盤傳進。“犀箸厭飫久未下”也是倒裝句。夫人們早已吃夠了這些珍味,因而犀角筷子遲遲不動佳肴,使廚房中忙碌地操刀趕制精美食品的人白費功夫。這些山珍海味,全由貴妃派宦官騎馬傳遞,由御廚不斷送進的。這就把楊家姊妹的驕奢同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放任寵遇聯系在一起了。接著又從宴飲的樂聲和“賓從”之多渲染氣氛,凸現了宴飲的權勢色彩。特別是后一句,說這些“賓從”都是依附楊家而占據了朝中重要位置的人,這就暗喻國家命脈已在楊家之手,諷喻之意溢于言表。最后一段,先講耳目所感受的氣氛,然后點明丞相的到來。不少論家都說杜甫在這段詩里含蓄地暗示了楊國忠和虢國夫人的暖昧關系,同時也刻畫出了意氣壓倒一切專權不容異己的丞相形象。詩先從人們的感受寫丞相的到來。“后來鞍馬何逡巡”,日理萬機的人自然“后來”,用“鞍馬”代人,“逡巡”說他神態舒緩,從容不迫。“當軒”句言其儀態威嚴。楊國忠的到臨,在有情人和知情人心中掀起了無限情波。因此,“楊花”兩句有濃厚的詩情畫意。“楊花雪落覆白蘋”,楊花如雪用北魏胡太后想念楊白華的《楊白花歌》故事,暗喻虢國夫人與楊國忠的不正常關系。“青鳥飛去銜紅巾”,青鳥本是西王母侍者,暗寫“賓從”向虢國夫人傳遞丞相到來的信息。楊國忠的出場成了全詩的中心,“簫管”之聲頓消,賓從屏氣,全場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丞相一人身上。所以如此,因其“炙手可熱勢絕倫”。丞相的氣焰可以達到燒手的程度,確是天下一人而已,誰敢輕易近前?所以說“慎莫近前丞相瞋”。從“賓從”悚懼狀態極寫丞相的威嚴,是全詩眼目。結句很像桓帝時童謠:“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相怒。”總之,這首詩先由“麗人”游春寫到虢夫人等貴妃姊妹,由宴飲寫虢夫人等的驕奢淫逸,最后寫楊國忠的到臨,三部分層層遞進,揭示了問題的癥結。通篇都可入畫,富有詩情畫意而又寓意深刻,其中的詩情和深刻的內涵,又是繪畫所難以傳達的。詩人寫春游的“麗人”,寫驕奢淫逸的宴飲和楊國忠的威嚴顯赫,都用了樂府手法,語藏諷喻,成了杜甫留傳于世的一篇名作。
上一篇:何遜詩《臨行與故游夜別》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薛道衡詩《人日思歸》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