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楊秀清·果然英雄》原文賞析
英雄蓋世出凡塵,天國人才萃聚均。拔地參天皆勇將,安邦定國盡忠臣。沖鋒恐后常虞我,遇事爭先詎讓人?韜略久嫻真莫比,任它關趙豈同論!
太平天國文學中有不少密切聯系戰斗實際,歌頌起義將士的革命精神,教育群眾,鼓舞斗志的宣傳鼓動詩。這類詩的主題鮮明,特別富有戰斗精神和愛國思想,形式多樣,語言樸素明朗,近似民歌體,深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其中,寫得較多且成就較大的是楊秀清。在《天情道理書》中記錄的便有《果然忠勇》、《果然雄壯》、《果然英雄》、《果然堅耐》等五十余首。該書云: “今日我們眾弟妹忠勤苦耐,英雄豪杰,東王……因賦詩章以獎之。”可見,這些宣傳鼓動詩是天國重要領袖楊秀清為贊頌和激勵太平軍將士而作的。
這首詩凡八句,分為兩層意思。
前四句充滿著無比自豪的感情肯定太平天國事業興旺發達,蒸蒸日上。集聚在革命旗幟下的都是出類拔萃的英雄,他們能文能武,既慣于征戰,又善于治理。天國有這么一批杰出人才,定將無往而不勝。
自1851年1月金田起義至1856年6月,起義軍先后大敗周天爵、向榮、烏蘭泰所部清軍,平南縣官村大捷,克復永安,挺進兩湖,奪取漢口、武昌等重鎮,直搗南京,占領鎮江、揚州等地,發動北伐和西征,直到擊潰清軍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向榮喪命。在這千百次征戰中,太平軍里涌現的英勇將士何止萬千!在軍事征討的同時,太平天國進行了建立革命政權的卓越嘗試,在起義之初,洪秀全就頒布了五條行動準則,永定時期刊刻了《天命詔旨書》、《天條書》、《太平條規》,在南京則頒布了《行軍總要》、《天朝田畝制度》等革命文件。他們既嚴格軍事訓練,又重視政治教育,“天晴則操練兵士,下雨則習讀天書”。行政上建立鄉官制度,經濟上建立 “諸匠營”、“百工衙”制度,文化上把儒家經書宣布為妖書,“敢將孔孟橫稱妖,經史文章盡日燒”,外交上主張平等互惠、互通有無,同外國侵略勢力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詩人用“英雄蓋世”、“人才萃聚”、“皆英雄”、“盡忠臣”,寫出了一種為天國將士人才濟濟而由衷產生的自豪感,充滿著深厚的階級情誼。
后四句是對抽象判斷的具體化,即述說太平軍將士的文韜武略和大無畏的戰斗精神。太平軍由軍帥負責“操練士卒,條分隊伍,屯營結壘,接陣進師”,他們利用行軍戰陣之隙“鼓角宣闐”,進行各種操練,習傳各種陣法和槍炮火器的使用,練習肉搏和“渡不測之淵,登壁立之山”。嚴格的訓練和嚴明的紀律使太平軍“齊一心志,誓以死斗”,廣大將士成為“身臨矢石而不惴,膏涂草野而無悔”的鋼鐵戰士。連曾國藩、張德堅之流也不得不發出哀鳴:太平軍“無不以一當十”、“莫不奮勇爭先”、“以敢死為技,以能耐勞苦饑渴為技”,“我軍往往不敵”。
值得一提的是末句“任它關趙豈同論”,這用了民間流傳極廣的《三國演義》故事,認定任它關羽、趙云又怎能和天國的勇將相提并論!這就更加顯示出了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戰斗風貌,表現出了一股無窮無盡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從這首詩歌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出太平天國重要領袖楊秀清本人的英雄氣概,同時也可以深切感受到天國將士那種氣吞山河的英勇戰斗精神和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昔日沙場硝煙,仿佛就在眼前。
上一篇:古詩《馬曰璐·杭州半山看桃》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劉光第·夢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