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獨領風騷·高山仰止》
無論什么藝術品,都存在內容和形式的結合問題。毛澤東在這個問題上的主張是:“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缺乏藝術性的藝術品,無論政治上怎樣進步,也是沒有力量的。因此,我們既反對政治觀點錯誤的藝術品,也反對只有正確的政治觀點而沒有藝術力量的所謂‘標語口號式’的傾向。”(《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澤東本人極好地實踐了自己的主張。他的詩詞作品,不但有鮮明的政治思想內容,而且極力追求藝術形式盡可能的完美,真正實現了三個“統一”,同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壯麗詩詞一道,為我國當代詩詞的創作,創一代詩史,開一代詩風,給我國整個當代詩歌乃至當代文學的發展以積極的影響。下面我們試來具體探討一下毛澤東詩詞所取得的思想藝術成就。
(一)題材豐富 內容精深
目前正式發表的毛澤東五十余首詩詞,從最早的《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1918年),到最晚的《念奴嬌·鳥兒問答》(1965年),前后延續近半個世紀,題材、內容十分豐富。但無論是寫景、詠物,還是記事、抒情,都跳動著時代的脈搏,強烈地反映了無產階級的利益、要求和愿望,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所進行的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成為中國革命的雄偉史詩。
毛澤東詩詞的“史詩性”首先表現在他的詩詞作品渾然構成了一部中國現代革命的史詩。史詩的本義是指敘事詩中的長篇。毛澤東詩詞并非長篇巨制,全是抒情短章。毛澤東以如此精悍的短篇“集束”式描寫和反映中國現代革命的歷史,譜成了一首豐姿多彩、雄渾豪壯的中國革命交響樂。從毛澤東詩詞里,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中國革命的腳步聲?!顿R新郎· (揮手從茲去)》、《沁園春·長沙》、《菩薩蠻·黃鶴樓》是毛澤東在大革命時期革命活動的藝術剪影。從《西江月·秋收起義》到《清平樂·會昌》等11首詞,寫于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這一時期我黨堅持武裝斗爭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及在路線斗爭的艱難境遇中馳騁縱橫、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這些作品都作了形象的反映。從《十六字令三首》到《清平樂·六盤山》6題8首詩詞,則是一組記錄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樂章,表現了因路線錯誤而受挫的英雄紅軍堅持奮進的革命氣概,抒發了在正確路線指引下勝利前進的豪壯情懷。寫于抗日戰爭前夕的杰出詞章《沁園春·雪》,以詩詞的藝術形式縱論古今、指點江山,評價人物,贊頌了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富強作出歷史性貢獻的當代人民群眾及其英雄人物?!镀呗伞と嗣窠夥跑娬碱I南京》產生于中國革命即將勝利之時,藝術地抒發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思想。毛澤東建國后所寫的詩詞,從《浣溪沙·和柳亞子》到《念奴嬌·鳥兒問答》等22首,形象地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我黨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中反帝反修、砥柱中流的偉大形象。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歷史長河中的浪花,又是中國革命史的一面鏡子,它反映了社會大變革的本質——無比優越、朝氣蓬勃的嶄新社會主義制度,代替了極端落后腐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制度,還展示了這個新的社會制度的宏偉藍圖。即使不多幾篇以離情、悼亡為內容的詩詞,如《賀新郎· (揮手從茲去)》、《蝶戀花·答李淑一》、《七律·吊羅榮桓同志》等,也無不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緊密相連。
毛澤東詩詞中那些以揭示時代精神風貌見長的、“讀之可以知其世”的詩詞,由于其單個詩篇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因而也具有了“史”的因素。許多作品雖然只是抒發一事一時的情感,但由于毛澤東是全中國人民的領袖,高瞻遠矚、胸羅萬象,深刻地理解中國革命發展的道路,所以他所寫的一些詩詞,往往能夠在只有幾十個字的篇幅中展示出廣闊的歷史背景、壯麗的時代畫卷和精邃的生活哲理,概括中國革命的歷程,以及各個革命時期錯綜復雜的歷史本質。
《七律·長征》僅用56個字,便把歷時一年、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生動、深刻地反映出來?!镀呗伞さ缴厣健凡粌H描繪了民主革命時期農民革命運動的壯烈圖景,而且展現了社會主義大躍進時代的壯美風貌。篇幅雖小,卻概括了32年的斗爭史,歌頌了中國人民一脈相承的奮斗精神和創造歷史、改天換地的革命事業,有著巨大的容量。
(二)風格獨特 崇高壯美
毛澤東的詩詞有一種獨特的風格,那就是由橫放杰出的革命氣魄所顯示的崇高美。崇高美即壯美,亦稱陽剛之美,作為美的一種最基本形態,崇高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同時也出現在文藝作品中。而文藝的崇高,又只不過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崇高在文藝作品中的能動反映。毛澤東詩詞的崇高美,就是通過對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的描寫表現出來的。
1.毛澤東詩詞的崇高美是由詩詞中所特有的革命樂觀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展示出來的
毛澤東在長期革命的大風大浪里,在血與火的磨煉中,養成了革命的樂觀主義和革命的英雄主義的偉大人格??陀^現實生活一經詩人頭腦的加工,就在詩中熔鑄了詩人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及豐富的情感,因而能從黑暗中發現光明,從艱苦戰斗中展望勝利前景,體現出革命樂觀主義、革命英雄主義與詩情畫意的有機統一。在閩西戰地過重陽,他欣賞那“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戰地黃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陽》)的戰地秋色圖;紅軍反第五次大“圍剿”失敗后,詩人卻滿懷革命豪情地寫道:“踏遍青山人未老”(《清平樂·會昌》);在雪山草地艱苦的行軍后,他“更喜岷山千里雪”,而且歡悅地看到“三軍過后盡開顏” (《七律·長征》);他在“高天滾滾寒流急”中,卻能感覺出“大地微微暖氣吹”(《七律·冬云》)。這樣樂觀開朗的情緒,在毛澤東詩詞里是始終一貫的。
2.毛澤東詩詞的崇高美是因為他代表人民和時代,站到了歷史的制高點
真正偉大的詩人應當屬于他的時代和人民。正如別林斯基所說:“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植于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他從而成為歷史、時代以及人類的代表和喉舌。”(《查爾查文的作品》)毛澤東詩詞之所以創造出嶄新境界,顯示出一種崇高之美,正是他從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階級——無產階級的立場認識、表現生活的結果。這種闊大的胸襟超越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情懷,從而產生出崇高的美。
馬克思主義者從來認為人民群眾是世界歷史的創造者。在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發揮著無限的創造力,他們是時代的主人。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就是源于人民群眾的偉大革命實踐的。毛澤東詩詞在反映現實革命斗爭中盡情謳歌人民群眾,突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和作用,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崇高力量。在毛澤東詩詞中,無論是反映民主革命斗爭,還是表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無論是描寫一個具體事件,還是概括一個時期的革命運動,詩人總是著眼于歌頌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的偉大形象熔鑄于詩篇?!稘O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中央根據地軍民打破蔣介石第一次反革命“圍剿”的勝利。面對“二十萬軍重入贛”的第二次反革命“圍剿”,詩人懷著必勝的信念,詠唱:“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br>
3.毛澤東詩詞的崇高美,還在于他熱愛祖國和人民,感情世界博大而深沉
毛澤東是個極重感情,人情味很足的領袖人物。他不僅對身邊人、家人、親朋、故舊、戰友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且更深愛著生他養他的國土,深愛著在這個國度里生活的億萬同胞。正因為他對天下百姓懷有熾熱的愛,所以他能以常人難有的毅力克制自己的個人感情。毛澤東的詩詞都同他參與其中的現代中國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然而凡與他個人生活有關的詩歌,沒有一首是所謂純粹表現“個人”的。他的任何一首詩里既沒有“往事只堪哀”,“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南唐·李后主)的悲戚情調,也沒有“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南宋·陸游)的那種感傷身世,有的是為人民獻身的崇高的悲壯美。
1923年辭贈愛妻的《賀新郎·揮手從茲去》描述了毛澤東與夫人楊開慧惜別的情景。詞中既表現了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決心,也體現了對愛侶依戀的衷情,使昂揚的革命激情與纏綿的兒女柔情融合起來,給人以渾然一體的深切感受。1957年毛澤東寫了《蝶戀花·答李淑一》來悼念自己的亡妻和犧牲的戰友。在這首詞中,詩人不表現傷痛、哀戚,只表示懷念、崇敬。先烈的犧牲使我們感到的是悲壯而不是悲哀。詩詞終篇“忽報人間曾伏虎”的描寫,情緒頓然一昂,給人以最后勝利的超脫的快感。
4.毛澤東詩詞的崇高美,也表現在它形象的碩大,主題的張力
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遠遠超過與之比較的其他物象或現象的東西,是偉大的,或者說是崇高的。”(《美學論文選》)“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生活與美學》)崇高的形式特點常常是違反或背離那些一般的均衡、對稱、調和等規律的,以其碩大的輪廓、剛健的姿態、不和諧的比例顯示對象力的美。毛澤東詩詞長于描寫這種富于崇高的形式特點的自然景物,成為毛澤東詩詞崇高美的又一重要表現。
為了充分地表現這種崇高美,毛澤東詩詞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大多著眼于外部感性特征巨大的物象和景象。《沁園春·長沙》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開闊的深秋畫卷:高遠的長空,奔騰的江流,萬山層林;百舸競渡于滔滔大江,雄鷹搏擊于萬里長空。景象遼闊,氣勢宏大?!赌钆珛伞だ觥菲鹁淦骓懖环?,“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睘槲覀兠枥L了一個橫貫長空,昂首天外,飽覽人間春色,俯瞰歷史滄桑巨變的碩大無比的形象?!肚邎@春·雪》更是以如椽巨筆,寫盡祖國山河的豪邁氣勢。在詩人的筆下,山的形態是“橫空出世”、“天欲墮,賴以拄其間”的高山;海的形態是“白浪滔天”的大海;河的形態是“千里冰封”的長河;春的形態是“春風楊柳萬千條”;秋的形態是“寥廓江天萬里霜”;冬的形態是“懸崖百丈冰”……真可謂山巍峨、水蒼茫、景遼闊。捧讀這一首首詩詞,猶如展開了一幅幅畫卷,一種祖國江山多嬌、今朝人物風流的感慨油然而生,一種對于祖國和民族的自豪感和崇高感從心頭涌起。
前人說:“器大者聲必宏,志高者意必遠?!?范開《稼軒詞序》)毛澤東詩詞的崇高美,歸根到底是詩人“器”和“志”的體現,是他那寬廣胸懷和偉大人格的真實寫照。
(三)意境高妙 獨發新聲
毛澤東詩詞在藝術風格上的獨特,還表現為情、景、事、理的互相交融和統一。在毛澤東的幾乎所有詩詞中無論寫景、抒情、敘事、說理,總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景語與情語在毛澤東詩詞中有幾種結構形式:有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如《菩薩蠻·黃鶴樓》、《沁園春·雪》、《浪淘沙·北戴河》等;有的上下兩闋,每闋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如《清平樂·六盤山》。但更多的還是寫景抒情熔于一爐,水乳不分。《沁園春·長沙》所描繪的是一片明麗燦爛的秋景,正是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的表達和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追求。通過對自然界萬物生機勃勃的描繪,表達了對大革命前夕工農群眾運動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的贊賞,在寫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毛澤東的詩詞總是獨創新意,境界奇麗、廣闊。詩人善于對客觀風物進行傳神的描繪、勾勒,把典型的、鮮明生動的生活畫面同所表現的革命思想感情和諧地統一起來,創造出無比壯闊而又無比深厚的藝術境界。如《沁園春·雪》所描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惟余莽莽”、“山舞銀蛇”、“紅裝素裹”的“北國風光”;《七律·登廬山》所描繪的“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的楚地吳天;《浪淘沙·北戴河》所描繪的“白浪滔天”、“一片汪洋都不見”的天水相接的大海;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所描繪的“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十萬工農下吉安”的雪里行軍的雄壯圖畫;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等詩詞所描繪的“霧滿龍岡千嶂暗”、“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激烈的戰斗場面;《七律二首·送瘟神》第二首詩所描繪的“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的大規模建設的情景,都立意超絕,具有感天地泣鬼神、令人回腸蕩氣的藝術感染力。
毛澤東在詩詞中不僅將情、景、事融洽地結合在一起,而且也能巧妙地以議論、哲理入詩?!肚邎@春·長沙》帶有濃厚的議論色彩。詞的上半闋描繪了一幅宏偉壯麗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湘江秋色圖。這段寫景之后的一句理性概括“萬類霜天競自由”,閃射著璀璨的哲理光輝。這種霜秋的嚴酷肅殺與“萬類”的活躍自由,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一種辯證對立的關系:那就是客觀環境越險惡,主觀競爭意識越強烈。自然界是這樣,人類社會也是如此。于是詩人才有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大氣磅礴的發問,提出了由誰來主宰祖國命運的深刻命題。在這里,詩人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相結合,將自己要表達的題旨、要發表的議論,通過一組生動的形象和飽含著激情的言語表達了出來,因而詩情和哲理達到了完美的結合,形成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以詩的形式來寫理趣,實在不易。因為一般議論靠概念、判斷、推理,靠邏輯思維,而詩要靠形象。清人沈德潛提出詩中的“議論須帶情韻以行”,而且應該做到“縝細能精至秋毫,周密見天衣無縫。理密而不依賴形諸言辭,思精而不見做作。雖明明象有真跡可尋,但不能只憑理性來演繹;有意象快要產生的時候,奇妙的造化已經潛伏在心中了——即理念了。”(《說詩晬語》)《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是一篇充滿了斗爭精神而又寓意深遠的題照詩。詩的前兩句詩人表達了一種極其樂觀和自信的情懷,以此來堅定自己和全黨全民的信念和信心。詩的后兩句一方面為讀者展示了一個崇高而令人神往的境界,另一方面又給人以哲理的啟示和巨大的鼓舞力量。風光無限,要想領略它的美處,就必須不畏艱險,勇于攀登,才能真正瀏覽到最美的景觀。干事業、做學問皆當如此。這首七言絕句,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不但形象生動,氣魄恢宏,字里行間蘊含的哲理更使它具有極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因而大大擴展了詩的意境。
(四)審美熏陶 多元價值
毛澤東詩詞的認識價值是多方面的。
首先,毛澤東詩詞作為一部革命史詩,是我們學習和了解中國革命歷史的優秀“教科書”。在我國現當代詩歌中,似乎還很少有哪一位詩人的詩作能夠像毛澤東詩詞這樣,真實地記載這么多有關中國現代革命的重大事變和斗爭,并通過這些事變和斗爭反映出中國革命從發生到發展的歷史過程。可以與之比肩的,也許只有朱德、董必武、葉劍英、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詩詞,然而比較起來,在反映現實斗爭的深廣度上,在揭示時代精神的深刻性上,以及在寫出歷史的內在聯系等方面,毛澤東又顯然突出和全面些,因而也就更加具有代表性。所以他的作品具有了文學、史學和社會學的多重價值。僅就審美內涵來說,毛澤東詩詞所給予人們的要比一部單純記載史實的歷史書籍來得廣泛、深刻和豐厚。
其次,任何一部文藝作品都是創作主體經過自己情感的“發酵”,然后釀制而成的。它們就像一面鏡子,真實地映射出作家的心靈。因此,閱讀和理解毛詩成了我們認識和了解毛澤東本人的“捷徑”。可以這么說,毛澤東詩詞恰如一塊晶瑩的寶石,折射出毛澤東的偉大人格和胸襟,以及他的宇宙觀、人生觀、愛情觀、戰爭觀、生死觀、藝術觀、審美觀等。所有這些都是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體現,對于陶冶我們自身高尚的情操和培養自己優秀的品格,無疑是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的;對于正在進行著偉大社會主義建設的我國人民來說,都具有重要的認識、指導、教育和審美作用。
在毛澤東詩詞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倚天抽劍斬昆侖的巨人、“指看南粵”的紅軍戰士、叱咤風云、縱橫馳奔的彭大將軍、仙升月宮的“楊”、“柳”二烈士、纖筆抵敵三千的“文小姐”、颯爽英姿的女民兵……然而,更多的還是“指點江山”的詩人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詩中無論是描寫“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北國風光,還是抒發“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壯志豪情;無論是評說“橫空出世”、“閱盡人間春色”的莽莽昆侖,還是謳歌“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錚錚紅梅,都是詩人自己的性格和民族性格的有機統一體,是中國特有的歷史社會風貌、自然景物及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宏偉氣魄的詩化反映。毛澤東詩詞的創作無疑為我們當代詩歌以至整個文藝創作的個性化、民族化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
再次,毛澤東詩詞以議論入詩、顯示了其重“詩教”的特色。正如不屑于隱瞞自己的政治觀點一樣,毛澤東也從不隱瞞自己的文藝功利觀。與他“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文藝作用論相通,毛澤東尤其重視詩歌的教育作用、戰斗作用。在他自己的詩詞中,既有對歷史規律的揭示,又有對革命理想的贊頌,也不乏對人民內部某些不正確思想的勸喻?!赌钆珛伞だ觥贰爸黝}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沁園春·雪》“反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側面”,《七律·和郭沫若》“不要‘千刀當剮唐僧肉’”,“對中間派采取了統一戰線政策”,毛澤東本人宣布了這些詩篇的主旨。但毛澤東詩詞的詩教不是空洞、無力的說教,而是富有詩味、講究蘊藉含蓄的。例如《七律·和柳亞子先生》和《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都是直接地進行革命的思想和革命的政策的教育,但都是通過含蓄、婉轉、溫和的方式表達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詩篇不僅在當時給人以很大的鼓舞和教益,而且時至今日,仍能使我們讀之回腸蕩氣,增添奮斗、進取的力量。毛澤東詩詞是我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長期給予我們以深刻的啟示、革命的教誨。
“詩是以最誠實的目光投向現實的一種激情,更是用崇高的審美意識對于生活的個性化的觀照。”(楊匡漢《中國新詞萃·序二》)毛澤東詩詞正是循著這一美的規律產生出來的。它是一座巍峨的藝術豐碑,我們每每吟誦時,一種崇高的審美感受油然而生——那種對于巨大力量的崇敬,對于獨步時代的先進思想、意志和高尚情操的向往,強烈地激蕩、搖撼著我們的心旌。這種崇高的審美感受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的、道德的感染、陶冶力量是強烈的、巨大的,鮮明地體現了毛澤東詩詞的審美價值。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獨步詞壇·振興百代》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現實主義與歷史主義的美學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