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晏幾道詞《臨江仙》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據《疆村叢書》本《小山詞》,下同
)晏幾道(約1030—1106),字叔原,號小山,是北宋名臣晏殊的小兒子,但他無意于仕進,曾作過小官吏,很快便退居于京都府第過著閑散生活。詞與其父齊名,世稱“二晏”。他的詞寫得真摯熱烈而充滿悲傷情調,詞語尤為華美,設色秾麗,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他自述作詞的緣由:“始時沈十二廉叔、陳十君寵家有蓮鴻、蘋云,品清謳娛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吾三人持酒聽之,為一笑樂。已而君寵疾廢臥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與兩家歌兒酒使俱流轉人間。”(《小山詞跋》,《疆村叢書》)的確,他的大多數詞都是為這兩家的歌妓寫的,表現了對她們色藝的贊美和真誠的愛慕,反映了北宋士人私生活場景的一個方面。這首小詞是小晏為歌妓小蘋作的,表達了對她的無限相思之情。
小晏曾感嘆其詞集所記“悲歡合離之事,如電,如幻,如昨夢前塵”。這首詞的起兩句正表現了昨夢前塵的深沉之感。“夢后”、“酒醒”二句,寫對小蘋的深深眷念。 美人不見,形之夢寐,而眼前此刻所見,卻是樓臺高鎖,簾幕低垂,于是萬千愁思,齊涌心頭,由今之寂寞自然追思起往日的歡會。但在寫時,仍作反跌,寫去年的寂寞。“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寫春歸花落,細雨霏霏,燕子歸來,人卻孤獨。詞中這兩句本是五代翁宏《殘春》詩中的句子,小晏借用來入詞卻如同己出,自然妥貼而毫無痕跡,而且產生了含蓄的藝術效果。
于是,下片由思念展開,以直敘的方式回憶初次相見的情形。小晏在另外的詞里也曾經寫道:“小顰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木蘭花》);“小顰微笑盡妖嬈,淺注輕勻花淡凈”(《玉樓春》)。 “小顰”當即“小蘋”,她是一位淡妝、純潔而多情的妙齡歌妓。小晏是在陳家或沈家的歌筵舞席上第一次見到她的。詞人善于抓住當時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一是她穿著普通上層社會女性流行的曲領低口而單薄的兩重心字羅衣,顯出特殊的風韻;其次是她撥弄琵琶,從弦上傳達出無限的情意。 作者間接地表現了小蘋體態之美和精湛的藝術表演。未表達完的意思是: 他為之傾倒,為之陶醉,為之產生了愛慕之情。結尾兩句是作者有意將今與昔的時間概念予以混淆;現在所見到的明月,也就是當時的明月,它曾照著小蘋歸去。 “彩云”美麗、輕盈、飄忽,古人多用以比喻美艷的女子,如“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李白《宮中行樂詞》)。小晏詞中正是以彩云比喻小蘋。 現在又見到舊時明月,但卻不能再見到舊時的人了。
全詞以抒情主體在夢闌時、酒醒后的痛苦相思為線索,由想到去年的春恨追憶初次見面,最后在今昔對比的感受中強化了人世滄桑的感慨和纏綿的相思。這首小詞波瀾曲折,既有具體描繪又詞意含蘊,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執著而熱烈的情緒。它在經歷人生悲歡離別之后顯得很深沉,隱含的悲傷與悔恨真實感人。
上一篇:詩歌·陸游詩《臨安春雨初霽》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詞·陳與義詞《臨江仙》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