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陸游詩《臨安春雨初霽》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首詩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時作者六十二歲,在臨安。其時,作者奉命權知嚴州(治所在今浙江省建德縣)事,由山陰被召入京。客居期間,適逢小雨初晴,風光淡蕩,又時時從深巷中傳來賣花的聲音,觸動情思就寫下了這首詩。
首聯以問句起。“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問得異乎尋常。作者屢經宦海浮沉,對于世道人心已頗有所感。所謂世味薄似紗,這當是從切身體驗中所得出的結論。作者自五十七歲起,即閑居鄉里,至此已整整五年。此番被起用為嚴州知州,并非所愿。詩篇一開頭,便提出疑問。但只問不答,留待思考。
次聯描繪春雨及賣花聲。二句由陳與義的“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懷天經智老因訪之》)詩意化出,但“小樓”、“深巷”即為作者客居處,“賣花聲”亦為臨安本地風光,所寫雖有來歷,有出處,卻自然貼切,如自己出。這是作者客居時的所聞、所感。一夜聽春雨,點點滴滴,從大到小,從有到無,一直到初晴;深巷賣花聲,斷斷續續,從遠到近,從模糊到清晰,一直到窗前。——客觀景物每一細小變化,都牽動作者的心。詩人徹夜未眠,可知此番“騎馬客京華”的心境是不平靜的。但為何不平靜,同樣含而不露。三聯寫客居無事,只好寫字、分茶以自遣。“矮紙”,即短紙。“草”,即草書。據傳草圣張芝“下筆必為楷則,號‘匆匆不暇草書’”(嚴可均《全晉文》卷三十衛恒《四體書勢》),故云“閑作草”。“細乳”,指沏茶時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蘇軾《浣溪沙》有“雪沫乳花浮午盞”句。“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種“茶道”。二句所寫物事極微小,均為日常生活瑣事,而其中的“閑”及“戲”,即將其情趣勾畫出來,使得此日常瑣事同樣與內心活動聯系在一起。尾聯說為了不讓京華風塵把身上素衣玷污了,即將離開此地返歸故里,回去還能趕上過清明。上句由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中“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二句化出,帶有厭倦風塵之意。下句計算行程,表現歸心。至此,首聯的疑問也就有了答案。
這首詩敘寫小題材,卻寄寓有關社會人生的大感慨,未必“氣涌如山”,但同樣具有巨大的感人力量。
上一篇:詩歌·吳嘉紀詩《臨場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詞·晏幾道詞《臨江仙》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