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萍·生命的詮釋》中外哲理詩賞析
一個個小土丘
埋葬著一具具骷髏不知
誰的靈魂上了天堂
誰的靈魂下了地獄
誰有恩澤留在人間
誰有罪孽貽害后世
我獨自沉思冥想
依稀聽到
有來自渺遠天際的歡笑
有來自深層地底的哭泣
似乎在啟示我們
不愿攀登天堂的階梯
就要跌進地獄的牢門
這是一首引人思考的小詩,極富于教育意義。詩人向我們提示了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要珍重人生,恩澤后世。
詩中所說的天堂和地獄,需看作人們熟知的傳說,不便作更多考證。如果去深究,且不說宗教的和世俗的看法有很大差異,就是各宗教之間所指也不一樣。但有一點看法可能是一致的,那就是人們普遍認為,天堂是幸福美好的去處,而地獄則是悲慘受苦的地方。
如果對這一解釋能取得共識,對本詩的含義也就比較容易取得一致看法了。
詩人先從所見寫起,看到了一個個墳塋而引發出猜測和感想。“誰的靈魂上了天堂/誰的靈魂下了地獄”,是猜想人死后的事,是虛寫,在這里起襯托作用;而“誰有恩澤留在人間/誰有罪孽貽害后世”,是總結人生前的事,是實寫,是詩人提示給讀者的重要思考。人生在世如果常做好事,就會給后人留下恩惠,如果惡行累累,罪不容誅,死有余辜,就是死了也還會貽患于后人。在這四句之前,有一個“不知”,安置了一個很大的回旋空間,巧妙而自然地把讀者引入思考之中。
“我獨自沉思冥想/依稀聽到”,承上啟下,從想象又回到現實中,過度很好。
“依稀聽到”盡管聲音是模模糊糊的,但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有來自渺遠天際的歡笑/有來自深層地底的哭泣”,緊密照應上文,笑者哭者是誰,為什么笑又為什么哭,就不言而喻了。
詩的結尾,“似乎在啟示我們/不愿攀登天堂的階梯/就要跌進地獄的牢門”,是全詩的重點所在。如同哲理性的警句,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很大的說服力,思想內涵極其深刻。不過,對這句格言式的結語也要有正確的理解。不是等到壽終正寢之后再去攀登,而是自呱呱落地之日起,就要自強不息,不斷進取。小時候靠別人幫助,長大以后就要靠自己去攀登了。而每登一級,都要歷經艱辛,付出努力,才能逐步登堂入室,造福人間。否則,誤入歧途,也隨時有墜入萬丈深淵的危險。
詩人的愿望是美好的。愿我們切磋琢磨,砥勵勖勉,珍視人生,重視現實,共同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吧!
上一篇:《陳敬容·珠和覓珠人》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朗費羅·生命禮贊》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