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拔荊周旻
獻張六太尉
云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關。鏖戰血猶殷。見陣云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 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命,上將齋壇。區脫晝空,兜零夕舉,甘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間。且宴陪朱履,歌按云鬟。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
鄧千江
自從班超感嘆大丈夫“安能久事筆硯間”,投筆從戎,出鎮西域以來,詩人表達從軍殺敵,立功封侯的愿望,已明顯成為一種傳統詩歌題材。雖然歷史上戰爭性質各異,情況復雜,但是詩人對保衛邊疆,為國犧牲的行為總是給予熱情肯定與贊嘆。鄧千江這首《望海潮》就是歌頌邊疆保衛戰的優秀之作。據劉祁《歸潛志》記載:“金國初,有張六太尉者,鎮西邊。有士人鄧千江者,獻一樂章《望海潮》云云。太尉贈以白金百星,其人猶不愜意而去。詞至今傳之。”元好問《中州樂府》錄此詞,題作“上蘭州守”,《中州樂府》還存錄有張太尉信甫詞一首,此張太尉可能就是當時駐守蘭州城的張信甫。
詞一開頭就極寫戰場形勢的險要。云雷,指軍隊聲威之猛。天塹,天然的壕溝,這里借指皋蘭城外的黃河。金湯,金城湯池的省稱,語出《漢書·蒯通傳》。皋蘭,蘭州的舊稱。言蘭州自古以來就是邊防重鎮。三句從總體上概括古城蘭州形勢險要的外貌。由于“名藩”皋蘭城所具有的特殊戰略地位,統帥此間軍隊的張六太尉自然便成為關鍵人物。因此詞緊接著便鋪寫他對營地的布局和作戰的籌劃:“營屯繡錯”,是說軍營好象繡品上的經緯線縱橫交錯,十分嚴整有致?!吧叫蚊拙邸?,《漢書·馬援傳》記載,馬援曾在漢光武帝前聚米為山,指點戰場形勢,展示行軍路線,分析得井井有條。其情形類似現代用于軍事指揮的沙盤模型。襟喉,即襟帶與咽喉,形容地勢險要。“百二秦關”,據《史記·高祖本紀》記當時人語稱:秦地險要,二萬人固守,即可抵擋住六國諸侯的百萬兵力。以上三句仿佛張開現代的廣角鏡頭,居高臨下,把軍容的嚴整、兵力布署的周密和地形的險固等特點統收眼底,畫出一幅完整的立體戰場形勢圖。在這種戒備森嚴的戰前氣氛中,可以體察到統帥調兵遣將的緊張運籌和士卒們嚴陣以待的十足信心,這一切都預示著一場激戰即將開始,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氣勢??墒?,出人意料之外,詞人并沒有對戰場上最緊張激烈的一幕展開正面描寫,而把筆鋒一轉,以“鏖戰血猶殷”等三句,寫戰斗的尾聲和余韻。激戰剛剛過去,戰地上尸首橫陳,暗紅色的血尚未凝固,陰云初散,時時可以看到蒼鷹在天空盤旋。“雕盤”寫老雕在尋覓殘留的尸體充饑,給鏖戰初過的戰場籠罩上一種陰森寂靜的氛圍。這種不作正面描寫,而用側筆落墨的表現手法,把驚心動魄,生死拼殺的情景留給讀者去想象和補充,無疑更能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办o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兩句,運思巧妙,乃神來之筆。以曉月喻玉弓,仿佛使人又看到激烈戰斗時彎弓射箭的景象,完全符合軍中戰士高度警覺的心理特點,而且又把讀者帶入戰斗氛圍之中。以輕松的筆調寫沉重之情感,既鮮明醒目,又搖曳多姿,極有韻致。
下片開頭以下,連用幾個與西北邊陲戰事有關的典故,贊揚將帥善于指揮,贏得邊境安寧?!翱纯础?,估量時間之詞,相當于“正當”。定遠,指后漢班超。班超長期在西域活動,多次平定當地貴族叛亂,封定遠侯?!翱纯矗ㄟh西還”,是說軍隊得勝班師,正象班超平定西域凱旋一樣。班超早年也是個幫人抄寫的文職小吏,因不滿自己的現狀,遂投筆從戎,建功立業。聯系元好問《中州樂府》中所錄張信甫詞看,這位張六太尉可能也是精通文詞的儒將,所以作者獻詞用事當有所指。劉祁《歸潛志》記載所謂“太尉贈以白金百星,其人猶不愜意而去”,若說本詞稿酬,“白金百星”確實不低,可是作者“猶不愜意”,此處不愜其意似乎不是指錢太少,而應是士人求職猶定遠侯當年投筆之舉未得滿足而言。倘能作此解釋,則本詞的積極用意就更深一層。元戎,軍事最高統帥。閫命,即將命。意思是說來自最高軍事統帥的命令。上將,大將。齋壇,拜將時齋戒設壇。此謂皇帝設壇拜將?!霸帧倍洌瑢憚倮麣w來后功臣名將接受皇帝褒封獎賞的榮耀場面。戰爭的勝利,使得邊境獲得安寧,敵人的營壘已被掃蕩,烽火臺燃起平安的煙火,從此皇宮每日又可以聽到邊境太平無事的報告。區脫,匈奴在邊境的哨所,這里指西夏營壘。兜零,籠子,用以放置柴木以舉烽火。甘泉,漢時宮名。漢文帝時匈奴入侵,烽火通于甘泉宮。事見《漢書·匈奴傳》。這里作者特別揭示了獲得太平景象的深刻的軍事背景:以“定遠西還”比擬張六太尉軍事勝利,不僅打退了敵人的進攻,而且向縱深方向主動追擊,消除隱患,所以才能歌舞設宴祝捷?;⒀?,古人以“虎牙”、“鷹爪”喻皇帝手下的武官,這里指軍中將領。朱履,即珠履。據《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贝颂幹笇浀哪涣拧T器?,鬟髻如云,指軍中歌舞女?!按档选币韵氯洌瑢戃娭袘c祝勝利,設宴奏樂,隨從陪飲,美人歌舞。這一切“又報平安”的喜慶景象,當然得之不易。所以作者以強有力的抒情筆調作結,“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币皂懚粜性频母栉枧c音樂,借痛飲祭奠的悲壯場面,傳達幸運活下來的人們的心聲,呼喚為國捐軀者的英靈毅魄,讓他們永遠共同分享護衛賀蘭山平安的快慰。詞至此結束,已跳出一般獻詞贊揚主人的舊框框,把獻詞變為悼辭,既保持了慷慨悲壯的基調,又深化了主題,意蘊無窮,感人至深。
《望海潮》詞調歷來出現過不少很有氣勢的名篇,如柳永寫杭州的繁華,折元禮寫“地雄河岳”等等。同為獻詞,柳永寫河山之美處兼及主人的儀態,而鄧千江這首詞從大處落墨,創造闊大雄渾意境,細處收拾,刻劃精工。除用典貼切,基調激越悲壯等具有高度藝術成就外,更可貴的是于褒揚對方中寫進廣博深厚的保衛疆土的戰斗豪情,并且借拜將封侯、酒宴歌舞的熱鬧場面與“鏖戰血猶殷”殘酷背景作有機聯系,一歸結為對衛國英魂的追思和緬懷。這種保持心理距離的寫法,往往具有強烈的內省精神和感染力量。因此它成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并被認為“可與蘇子瞻《百字令》、辛幼安《摸魚兒》相頡頏”(元陶宗儀《輟耕錄》)。明人楊慎《詞品》推譽“金人樂府,稱鄧千江《望海潮》為第一?!闭婵芍^詞中的《國殤》。
上一篇:黃進德《望江南》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王慶生《望海潮》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