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廷紀·湘月》原文賞析
壬午九月,避喧于南山之甘露院,就泉分茗,移枕看山,相羊浹旬,塵念都凈。出院不百步,越小嶺,即虎跑也。嘗月夜獨游,清寒特甚,賦《念奴嬌》鬲指聲一闋紀之
繩河一雁,帶微云淡月,吹墮秋影。風約疏鐘,似喚我、同醉寺橋煙景。黃葉聲多,紅塵夢斷,中有檀欒徑。空明積水,詩愁浩蕩千頃。乘興欲叩禪關,殘螢幾點,飐寒星不定。清夜湖山,肯付與、詞客閑來消領?跨鶴天高,盟鷗緣淺,心事塘蒲冷。朔風狂嘯,滿林宿鳥都醒。
這詞是詩人“月夜獨游”“南山”的即興之作。詩人緊緊扣住“清寒”二字著墨,把自己幽雅清淡的“避喧”生活與“南山”恬靜清幽的自然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冷峭清雅的意境。
詞的開頭三句寫雁。“繩河”即天河?!毒晻吩疲骸疤熳由袷ィ瑒t天河直如繩。”“繩河”謂雁飛之高,是寫其寒;“一雁”謂飛雁之孤,是寫其清?!霸啤倍弧拔ⅰ?,“月”而曰“淡”,是突出其清;“影”而曰“秋”,又是突出其寒。寥寥幾筆,詩人就為我們展現出一片光和影的世界,創造了清冷幽雅的意境,為全詞奠定了一種清幽哀惋的基調。前三句景色全是清寂的,是望景。“風約”二句一轉,緊接著一聲清朗的晚鐘,由視覺到了聽覺。這鐘聲不僅驚醒了默默賞景的詩人,而且鐘鳴谷應,使前三句所寫的景色都隨之飛動起來,使詩境形成了有聲有色、活潑潑的局面,真可謂繪聲繪色,余韻無窮。在一片光與影的世界里,忽然隨風飄來一陣隱隱的鐘聲,在深山空谷中回響,使得本來就很寂寥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層迷惘、神秘的色彩,顯得越發安謐。而且在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覺的首位的清夜,這清越的鐘聲,給人的印象又尤為鮮明。這樣,這鐘聲就不僅襯托出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聽鐘時的種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因而這運用擬人化手法寫成的詩句,既有詩人諦聽晚鐘時縈繞于心頭的縷縷清愁,又隱含著對“月夜獨游”中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到詩人和山中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與契合。這不僅平添了更濃郁的詩意,同時也吐露出詩人心靈深處的隱情。廷紀少有才華,但仕途偃蹇。此時避喧南山,棲身荒山古寺,月夜獨游之余,恍如倦鳥歸巢,聽到山寺晚鐘,禁不住心潮澎湃,“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晉陶淵明《歸去來辭》),詩人頓萌歸隱之念了?!包S葉”三句緊承上三句?!包S葉”簌簌下落,顯出一派蕭瑟凄清的氣象,這是承“風”。這既是寫詩人在山中聽到的實聲,又含有從楚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兩句化出的意境。這兩句以景喻情,以秋風蕭瑟、黃葉飄零來比擬詩人清冷蕭瑟的心境。詩人于鋪滿黃葉的山徑上獨行踽踽,頓生“紅塵夢斷”之感。但詩人此時畢竟不甘心隱居,還想實現其鴻鵠大志,然而又報國無門,因之頓覺“詩愁”有如“浩蕩千頃”的“空明積水”。詩人用高度的夸張和貼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愁情具體化,形象化。且以“浩蕩千頃”的秋水喻愁,就不僅見愁之多與深,更見愁之沛然莫御和永無窮期。詩人以景烘情,創造了一種畫筆難到的闊大深遠而又清冷的藝術境界,藝術地展示出詩人真實獨到的生活感受。
上片著重寫景,但景中有情;下片轉入抒情,但情中有景。過片三句,寫詩人“乘興”夜游山寺的情景?!皻埼瀻c”是俯視所見,寫其清;“飐寒星不定”是詩人仰望所見,寫其寒。穿梭飛舞的點點秋螢與閃爍不定、寒氣逼人的星光,織成一幅幅變幻不定的光的圖案,給寧靜安閑的山寺秋夜增添了流動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意,使它不致顯得過于單調和冷寂。同時,這流動變幻又反過來更襯出了整個秋夜山寺的寧靜安恬。詩人用“清夜湖山”來概括其山夜之美,然后用“肯付與、詞客閑來消領”來寫自己為山色所陶醉的心情,同時又透露出詩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能否“消領”“清夜湖山”,本來出于詩人自己的主觀意愿,但由于作者未能下決心歸隱,因而才向“清夜湖山”發問。詩人畢竟被入世的思想戰勝了,于是又說“跨鶴天高,盟鷗緣淺”。鶴為“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相鶴經》),“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詩經》),堪稱禽中高士。鷗,是自由自在的象征?!读凶印S帝》云:“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往而不止。”所以后人每以“鷗邊”、“鷗盟”喻隱居。一些憤世嫉俗希望隱居的人,常以歌詠鷗鳥或與鷗為盟寄托自己的生活向往和苦悶心情。本詞的這兩句開拓了一個新的意境,作品中的“我”進入了人與物化的境界。作者欲以鶴鷗為朋,欲與湖光山色化為一體。這既表現了作者喜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又透露了作者政治失意,討厭黑暗的社會現實,只有與鶴鷗為朋的苦悶心情。然而鶴飛得太高了,可望而不可即,又無緣與鷗結盟,于是詩人不免“心事”有如“塘蒲冷”。著一“冷”字,不僅突出了“塘蒲”之水的特色,使我們感到秋意的寒峭,也使我們體會到詩人冷落的心情。煞拍兩句,把風吹樹林,棲鳥受驚以及詩人心情之激蕩,一齊活脫脫地表露出來,使整個畫面分外有情韻。南宋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边@首詞的煞拍就有宕出遠神、耐人尋繹之妙。
這首詞寫得“蕩氣回腸,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澀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無其率,有夢窗之深細而化其滯”,風格“幽艷哀斷”(清譚獻《篋中詞》),感人至深。
上一篇:《龔自珍·湘月》原文賞析
下一篇:《曹貞吉·滿庭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