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
翠羽明珰尚儼然,湖云祠樹碧于煙。
行人系纜月初墮,門外野風開白蓮。
露筋祠位于去高郵三十里之高郵湖畔。據王象之《輿地紀勝》,舊傳有女子夜過此地,“寧死不肯失節”住宿耕夫田舍,但天陰蚊盛,而被蚊子叮死,筋露于外。當地人為之建祠,名“露筋祠”。詩人于順治十七年(1660)至高郵再過露筋祠時有感而作此詩。朱庭珍《筱園詩話》曾評此詩“以神韻制勝,意味深長,阮亭(按:王士禛號)集中最上乘也”,視為王士禛神韻詩之代表作。
那位“寧死不肯失節”的女子之所為,以今日道德觀念來看自然不足為訓;但在過去則被作為圣潔女性的象征而為人祭祠,詩人亦視之為“圣潔”之女神。這其中之局限性無庸贅言。這首詩之所以具有藝術魅力,在于詩人將人與自然,或曰將“圣女”之人格美與“白蓮”之風神美相應映襯、交融,而構成一個“近而不浮,遠而不盡”,“可以言韻外之致”(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的優美意境。
詩開頭即寫“露筋祠”中“圣女”的塑像。“翠羽明珰尚儼然”,她佩戴著翡翠鳥羽毛與珠玉制成的飾物,盡管經過漫長的歲月流水的沖刷,卻依然那樣端莊、整潔,秀美絕倫。此句的“味外之旨”(同上),則是贊譽“圣女”的人格之美并未因時間的變易而有絲毫改變。在人們心目中她始終是一個“圣潔”女性之典型的歷史意象。但她是置身“湖云祠樹碧于煙”的現實環境中:在祠旁是綠樹,祠前是湖波蒼蒼,湖云茫茫,這一切又如煙似霧,把露筋祠烘托得縹緲而神秘,猶如仙境。而“圣女”像亦即成了神像。
詩題云《再過露筋祠》,前兩句先點出“露筋祠”意,后兩句則寫“再過”之意。“行人系纜月初墮”,“行人”即旅人,是作者自稱。在月亮剛落的拂曉時分,詩人之船系停在高郵湖畔的露筋祠前。此時,夏季清晨的野風習習吹來,是那么清涼柔和,它更帶來盛開的白色荷花的縷縷馨香,又是那么沁人心脾,此即尾句所謂“門外野風開白蓮”。此句據作者《漁洋詩話》稱,是擬唐人陸龜蒙《詠白蓮》詩“無情有恨何人見,月白風清欲墮時”之意。但二者意境并不相同:陸詩描繪的白蓮于清冷的氛圍中,顯示出一種清逸超俗又內含幽怨的情韻;而此詩之“白蓮”顯示的是一種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操。詩言“門外”是指露筋祠之“門外”,其“韻外之致”是表現“白蓮”正與“門內”的“翠羽明珰尚儼然”的“圣女”像相互映照,他們在具有潔身自好這一精神美方面實際上已融為一體,難以分隔。
此詩以“圣女”像開篇,以“開白蓮”收束,前后呼應:“圣女”似白蓮,白蓮如“圣女”,歷史與現實交合,人與自然相融化,“意味深長,含蓄不露”,正“以神韻制勝”。
上一篇:吳嘉紀《絕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士禛《江上》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