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注釋|賞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②,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③,晴翠接荒城④。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⑤。
·注 釋
①賦得:凡是按規定題目作詩,照例要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此詩是白居易早期的作品,大約十五、六歲時所寫。題目上有“賦得”字樣,可見是為準備應付考試的習作之一。原:原野。
②離離:野草紛披繁盛的樣子。下文“萋萋”同義。
③遠芳:伸向遠方的芳草。遠是廣或長的意思,這里有無處不生的含義。侵:蔓延,侵占。
④晴翠:草受陽光照射而呈現出的一片碧綠的顏色。
⑤王孫:貴族的后裔,這里指自己的出門遠游的朋友。這兩句用《楚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詩意。這個典故在我國古典詩歌中頻繁地被使用,總是把草、王孫和遠游連在一起。
·導讀入境
有這樣一個傳說,白居易初到京城長安,去拜見當時名流顧況。顧況先對白居易很不在意,拿他的名字來開玩笑,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等到顧況看了白居易這首詩以后,不禁大為嗟賞:“道得個語,居亦易矣。”
這確是一首好詩,為人廣泛傳誦。
田野蓬生的小草,是多么茂盛啊! 一年一度的枯衰,更有那一年一度的繁榮。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連莖帶葉被通通燒盡,但是那深藏地底的根須是燒不盡的。一旦春風化雨,新綠的生命便又會復蘇再生,冒出地面,重新鋪蓋大地。豎起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來回答野火的肆虐欺凌。無處不生長的芳草,清香可嗅,蔓延占據了古老的大道。陽光沐浴下的青翠,秀色可見,連接附滿了荒蕪的古城。又當送別朋友遠行,真是滿眼碧草滿懷離情。
·賞 析
這是一首送別朋友的詩,作者借著野草來抒發和友人離別的感情。
詠草送別自楚辭即有,而白居易此詩卻寫出了新意。全詩詠草是緊緊抓住古原草旺盛生命力的特征來寫的。首聯以“離離”狀草之茂盛,以“一歲一枯榮”狀寫春榮秋枯,生生不已。第二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以烈火燒之不盡,一遇春風又迅速生長更加強調了野草的生命力之強。第三聯“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于是結尾一聯“萋萋滿別情”之“萋萋”便不僅包含著草外在之茂盛,同時也已將以上三聯所寫草之旺盛生命力也容納進來了。詩人與友人別離之愁情便恰如這野草無邊無際,歲歲不息,什么外在的力量也不會將其斬斷。詩到此也點明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別情”渾然一片,耐人品味。
不僅如此,詩的第二聯還表達出一個發人深省的道理: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是扼殺不了的。不論遭受到多么嚴重的摧殘,只要有適宜的條件,必然會發生和發展起來。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很有普遍意義。因此,這兩句詩被人們廣泛引用,成為千古名句。
·思考題
1.原詩為“一歲一枯榮”,如改為“一歲一榮枯”,好不好?為什么?
2.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句,前人曾批評說,“不若劉長卿‘春人燒痕青’語簡而意盡”。你是怎樣看的?
上一篇:孟郊《游子吟》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溫庭筠《商山早行》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