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彈箏人》原文與賞析
溫庭筠
天寶年中事玉皇,曾將新曲教寧王。
鈿蟬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淚萬行。
衰亂之世多戀舊,溫庭筠本宰相溫彥博之裔孫,惟惜生當(dāng)宦官擅權(quán)、強藩割據(jù),皇室中落之季,終身懷才不遇、坎坷飄零,飽嘗人間之憂患酸辛,故而怨悵悽傷傷情填膺,時借吟詠宣泄排遣,此詩即借詠彈箏藝人昔盛今衰之身世,抒發(fā)人生無常、命運多蹇之悲哀。
“天寶年中事玉皇,曾將新曲教寧王。”道教稱天帝曰玉皇大帝,簡稱玉皇。唐玄宗李隆基尊奉道教,故而這里借玉皇指代玄宗。寧王,李隆基之兄,初立為皇太子,后見楚王李隆基誅殺韋后、擁立睿宗,有定社稷之功,遂“累日涕泣固讓位于楚王”,薨,追冊為讓皇帝。此詩構(gòu)思玄妙,先捺下千種悽憐、萬般感慨,以敘述筆法、清雅語言,介紹這位彈箏藝人往昔天寶年間曾憑藉技藝供奉玄宗,又教過寧王度新曲,寄景仰之情、褒揚之意于輕描淡寫中。須知,玄宗、寧王弟兄皆精通音樂,玄宗“洞曉音律,由之天縱,凡是絲管,必造其妙,……雖古之夔曠,不能過也” (《羯鼓錄》)寧王亦以“審辨音之妙”而著稱于世。彈箏人能在長安如云高手之中,獨得玄宗、寧王的垂青,其技藝之精、名聲之重、境遇之順莫不概想而知。詩人贊美之辭僅止于此,而讀者遐想之心卻馳騁于天,引發(fā)之筆可謂踏雪無痕蘊藉有致。
“鈿蟬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洞萬行。”后兩句改用描敘筆法惋傷彈箏藝人今日的遭際。鈿蟬,鑲嵌珍寶的蟬形首飾。金雁,謂箏柱。伊州,商調(diào)大曲,西涼節(jié)度蓋嘉運所進。詩人巧妙地以物喻人,首飾箏柱的衰敗黯然,象征著絕代藝人的飄零凄涼,惟其老境悲慘,故而格外眷戀昔日的盛榮,一旦舊曲重彈,即勾起滿腹的愁緒怨意,淚下滂滂了。這萬行珠淚蘊含著何種情思?也許是對人間滄桑的怨悵,對世態(tài)炎涼的憤懣,也許是對自身悲遇的傷悼,對逝去年華的追恨……落句含思,詩人給讀者留下了細品情思的廣闊余地。
此詩本事不明。或謂因人而詠,乃寫實之作,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云: “彈箏人當(dāng)系唐明皇(玄宗)宮伎,詩語系追憶舊時而生感嘆,必彈箏人自述而詩人寫以韻語也。”或謂為情造文,乃依托之詞,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云: “溫庭筠出生于天寶亂后五十多年,與詩所寫彈箏人的時代不相及,所以此詩所詠天寶遺事,乃是依托之詞,不可摭實。”沈說較允。
上一篇:《劉駕·棄婦》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杜甫·歸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