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進德
敦煌曲子詞
曹公德,為國托西關。六戎盡來作百姓,壓壇河隴定羌渾,雄名遠近聞。 盡忠孝,向主立殊勛。靖難論兵扶社稷,恒將籌略定妖氛。愿萬載作人君。
這首詞錄自敦煌寫卷伯3128,參斯5556。《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調,通常為單調小令,本詞卻為雙調。
唐肅宗至德以后,河西、隴右三十三州相繼淪陷,導致數以萬計的邊地百姓落入吐蕃之手。吐蕃所陷州郡都毀其城郭,焚燒廬舍,驅掠人畜,棄羸老,虜丁壯,驅迫他們進擾內地。用刑酷毒,隨喜怒而無常科。所以邊陲人民痛恨吐蕃而眷念唐室。霜露即降,他們以為歲時,必東望啼噓。文宗開成間(836—840)派遣使者往西域,途經甘、涼、瓜、沙諸州,陷蕃百姓見唐使旌節,“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蕃生靈否?’”他們都是當年陷蕃唐人子孫,“其語言小訛,而衣服未改。”(參見《舊五代史·外國列傳》)邊地人民這種眷念朝廷、背蕃歸漢的愛國精神在敦煌寫卷《望江南》四首中得到了比較集中、生動的體現。本詞歌頌了曹公“扶社稷”、“定妖氛”的歷史功德,反映了當地百姓維護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
“曹公”,指曹議金。原為歸義軍節度使張義潮侄子張惟深的長史,后梁貞明五年(919)代張氏為兵馬留后,主持沙州軍政。后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加議金河西、隴右、伊西庭、樓蘭、金滿等州節度使,檢校司空,兼中書令、托西大王。至此,議金成了西部地區最高軍政長官。詞里既有“為國托西關”之句,足證它的寫作時間當在后唐同光以后。從作品本身留下的時代年輪看,它在現存敦煌寫本曲子中是最為晚出的一首。
起首二句,謳歌曹議金為國定邊的卓犖功德。托,與拓通用,即開拓之意。六戌,指居住我國西部地區的戎族,向指饒夷、戎央、老白、耆羌、鼻息、天剛六部,后來用作西部少數民族的統稱。壓壇,一作押壇,押彈之意。河隴,河西、隴右的概稱,在今甘肅、青海省青海以東地區。羌渾,指聚居河隴的西與吐谷渾部族的后裔。吐蕃進擾邊地每以羌渾為前導,如今原先陰結吐蕃稱兵犯塞的少數民族頭領也都臣服于曹氏政權,而且還吸引了西部各族人民相率來此定居。“六戎”等三句具體敘寫曹議金“雄名遠近聞”的業績。過片盛贊曹議金忠孝雙全,戮力王室。唐末以還,藩鎮割據稱雄,相互火并。曹議金卻能顧全大局“靖難論兵扶社稷”,因而贏得了邊民的擁戴。煞尾二句,真切地表達了邊地百姓對長治久安的祈求,和對曹氏政權的良好祝愿,希望曹議金運籌帷幄,制訂策略,繼續訴諸武力,穩定邊庭局勢。在他們的心目中,曹氏是朝廷命官,無疑是中央政權的合法代表。歸曹就是歸唐,初無二致。這首詞真實地記錄了西陲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的崇高的愛國感情,自有其不朽的文獻價值。
按照詞律要求,《望江南》二、四、五句用韻。本篇雙迭,上下片俱用第六部韻。上片第二句“關”似失韻。其實,按諸方言,應以“渾”、“聞”去定“關”音,讀如“鹍”。敦煌地方對弱化元音有讀強元音的趨勢,中元音有讀前元音的趨勢,故“鹍”讀如“關”,“渾”讀如“還”,“聞”讀如“彎”。蓋以西北人詠西北事,葉西北音。這更顯示了此詞鮮明的地方色彩。
上一篇:黃拔荊 周晏《望月婆羅門引》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黃拔荊 周旻《望海潮》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