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續范亭·絕命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赤膊條條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
竊恐民氣摧殘盡,愿把身軀易自由。
【注釋】 ①靦 (mian)顏:臉上顯得慚愧,這里作丟臉解。
【鑒賞】 續范亭是我國老一輩愛國人士,早年就參加了辛亥革命,此后在國民軍中作了許多實際工作。1935年,日寇積極窺伺華北,續范亭深感民族危機日重,親赴南京呼吁抗日,看到的卻是蔣介石政府的屈辱賣國,極度悲憤之中,他在中山陵痛哭后剖腹自殺,以自己的生命來倡導抗日、喚醒民眾,震懾中外! 這是怎樣的一種浩然正氣,怎樣的一腔愛國赤忱! 《哭陵》、《絕命詩》就是他這種千古情懷的抒發。
《哭陵》開篇直入主題,用 “心悲”和 “無淚” 的鮮明映襯,將面對辛亥革命的發起人孫中山先生陵墓時的那種復雜、難言的憂憤之情渲染得十分真實。作者回想創建民國的艱難和如今蔣介石政府的賣國行徑,欲哭無淚而肝腸寸斷、悲憤難抑。接著,作者直接揭露了當前國民黨反動派 “戰死無將軍”、“靦顏事仇敵”的所作所為,指出外敵侵略、國難當前,政府高層將士不僅不奮起抗敵、效死沙場,反而奴顏卑膝、以敵為友,這是最為可恥的。作者最后用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的典故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不抵抗政策雖然可以求得暫時的茍安,但卻玷污了個人的情操和民族的靈魂,所以他寧愿為國獻身也不屑于屈辱茍安。有著這樣的高風亮節,作者才會在極度失望、悲憤之下選擇了以死示警這種驚天地、動鬼神的壯舉。在 《絕命詩》 中,我們更可窺見作者大義凜然的一腔豪情。
《絕命詩》首先寫道: “赤膊條條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這是作者在即將赴死之際所展示出來的對生命的大徹大悟,是一種坦然豁達的人生價值觀的體現。作者自殺遇救后,曾談到過: “當我在中山陵園自殺的時候,我深信我這一刀,是能夠影響到希特勒和日本帝國主義的,并且連中國漢奸之類也給他點疼痛。”這就是作者此舉的初衷吧。該詩的三、四句昭示出了他的出發點所在:“竊恐民氣摧殘盡,愿把身軀易自由”。愛國激情無處可報的續范亭,正是在眼見國內投降派和帝國主義侵略者沆瀣一氣,民族正氣被摧殘壓制之際,悍然作出了用自己的身軀換取民族的警醒,換來明天的自由幸福生活的決定! 《絕命詩》不僅是作者面對世間作出的莊嚴而坦蕩的告白,更是一聲喚醒民眾、激勵后人的吶喊,一曲壯懷激烈、感人至深的生命贊歌!
《哭陵》和《絕命詩》記錄著作者生死選擇之際的心聲,在樸實自然、沉郁雄渾的詩句中曾使舉國震驚的義舉也再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們的心靈,凈化著我們的靈魂。
文章作者:唐江
上一篇:愛國詩詞《李叔同·滿江紅·皎皎昆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陶行知·自勉并勉同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