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醉蓬萊 歸故山》·王沂孫
王沂孫
掃西風門徑,黃葉凋零,白云蕭散。柳換枯陰,賦歸來何晚。爽氣霏霏,翠娥眉嫵,聊慰登臨眼。故國如塵,故人如夢,登高還懶。數點寒英,為誰零落,楚魄難招,暮寒堪攬。步屟荒籬,誰念幽芳遠。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試引芳樽。不知消得,幾多依黯。
王沂孫,宋亡以后,做過元朝慶元路(今浙江寧波市一帶)的學正(學官),這便使他成了宋末失節的詞人之一。臣事二主的失節行為是封建知識分子心靈深處永遠無法開解的情結,他們的感情往往十分復雜。詞題“歸故山”,當是作者解除了“慶元路學正”的職務后,回到故鄉的紹興時所作。
“掃西風”三句是寫詞人回到家鄉時的故鄉秋景。西風吹掃門徑,吹落了黃葉,吹散了白云。“凋零”、“蕭散”實寫了秋景,同時也反映了作者那蕭瑟落寞的心境。“柳換”二句說想當初離家時,門前的柳樹一派蒼翠,而如今換了一樹枯枝,我為什么回來這么晚?這里,詞人調用了陶淵明賦《歸去來兮辭》毅然回歸之事。一句“賦歸來何晚”所表達的感情是十分復雜的,有出仕的無奈,有辭官的解脫,有沒能及早遠離仕途的懊悔,……林林總總,莫名萬端,恐怕連自己也很難說得清楚。“爽氣霏霏,翠娥眉嫵,聊慰登臨眼。”爽氣,指山間的云霧。“翠娥眉嫵”,原指美女的蛾眉嫵媚,這里比喻山巒起伏、美麗宜人。秋高氣爽,云霧繚繞,山巒嫵媚,此時登高臨遠,該是令人快意的。接下去“故國如塵,故人如夢”,是想象中的登高所見。山河破碎,故人知交零落失散,相逢除非夢中。那么,登有何趣?見有何意?故而上片結處云“登高還懶”。
詞人未去登山,下片接寫環視四周所見。“數點寒英,為誰零落”,寒英,秋菊。庭中秋菊數朵,不知為誰凋零?輕輕一問,讀來令人心碎。“楚魄難招,暮寒堪攬”,楚魄,鳥名,這里暗喻宋故國故君。這兩句寫暮色蒼茫,寒氣襲人,“楚魄”再也招不回來了。“步屟荒籬,誰念幽芳遠。”屟,木鞋。步屟,即漫步之意。幽芳,自喻。漫步荒園,遠在他方的故舊有誰還在惦念我呢?接下去,“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筆墨著實精彩。三句白描,哀景一片。寫景實即寫情,詞人心中凄楚萬端,故而想借酒澆愁。結句云: “試引芳樽。不知消得,幾多依黯。”樽,指酒杯。依黯,此指愁緒。“舉杯銷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其實詞人自己也沒有信心,不知能消解幾多憂愁。
碧山詞多宛轉含蓄,意蘊深厚。周濟《宋四家詞選·序論》云: “碧山胸次恬澹,故《黍離》、《麥秀》之感,只以唱嘆出之,無劍拔弩張習氣。”此詞便是一例。
上一篇:范成大《醉落魄》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王沂孫《長亭怨重過中庵故園》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