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寨兒令]金陵故址(查德卿)》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臨故國,認殘碑,傷心六朝如逝水。物換星移,城是人非,今古一枰棋。南柯夢一覺初回,北邙墳三尺荒堆。四周山護繞,幾處樹高低。誰,曾賦《黍離離》?
元楊朝英輯《太平樂府》收錄。懷古是以往詩詞中的傳統題材。這篇懷古之作,有著與傳統不同的風貌。六朝繁華之地,如今只剩殘碑斷碣,使人頓生無限傷感,由“臨”到“認”,進而“傷心”,傳達出作者懷古之情。“物換”三句直接抒發內心的感慨,朝代更迭,世事變遷,金陵故址雖在,但卻是人事全非。但古往今來,景物變遷,只不過是一局反復變幻的棋局而已。以往的懷古之作,多于此總結歷史教訓,而此曲則視歷史滄桑為毫無意義的博戲,于中包含了對統治階級的否定,也反映出封建社會后期一些士子對統治階級的失望。基于這種觀點,作者進一步抒寫“南柯夢一覺初回,北邙墳三尺荒堆”,視歷史變遷如南柯一夢,忠奸賢愚,貴族王公,到頭來都不過是北邙山上的荒墳。“四周山護繞,幾處樹高低”,由議論又回到現實,再發物是人非的慨嘆。“誰,曾賦《黍離離》”,冷語作結,筆鋒陡轉,再返到全曲的主旨之上,黍離之悲,故園之思,是極為沉痛的,但歷史的斗轉星移,只不過是“一枰棋”、“黍離”之悲又有什么必要呢?此篇以懷古為線,夾敘夾議,滲透著一種歷史的空幻感、虛無感,其中萌發的對封建統治歷史的否定情緒。
上一篇:《[越調·寨兒令]道士王中山操琴(張可久)》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越調·小桃紅]“當時羅帕寫宮商”(二首)(周文質)》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