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山中》唐山水詩鑒賞
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作者為王府侍讀,乾封三年(668)被唐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據前人考證,這首詩大約作于咸享二年(671),即王勃客居蜀中的第三年。云游旅居的生活使詩人分外思念家鄉,時值暮秋,當他看到山中黃葉飄飛的景色,不禁愁緒萬千,這首五言絕句就寫下了他在此瞬間的感受。
詩的韻律較自由,仍有古絕句的風格特色。詩的前半首是一聯對偶。首句 “長江悲已滯”,有可能是詩人正站在山上,望見那滾滾東流的長江,因而以此起興。然而這長江在詩人筆下是“已滯”,過久的凝滯和淹留了。為什么對奔流不息的長江還嫌它流得慢呢? 因為“悲”。這“悲”是詩人的感情,或許是看到長江東去,悲嘆自己的還鄉無望; 或許是由于深沉的悲哀,因此感到眼中的長江就象他的心情一樣滯澀不暢。次句 “萬里念將歸”,以 “萬里”與 “長江”相對,突出了身在異鄉路途的遙遠和返歸的艱難; “將歸”與 “已滯”相對,寫出詩人羈旅日久、欲歸不能的處境。“念”,是詩人意愿的表現,朝思暮想,還鄉之念時時在心。又有一說,以為上句之“悲” 是指詩人自己,而下句之“念”則是詩人萬里之外家人的思念,亦可通。
詩的后兩句是深秋季節山中景色的描寫。“高風” 即秋風。秋天萬物凋零,本來容易引起人凄涼悲傷的情思,這里用秋風和落葉,更加著意渲染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秋風瑟瑟、黃葉飄落的凄涼畫面,以景喻情,不盡的思緒就隱含在這形象的畫面中。“況屬” 兩字將詩的后半首與前面緊密地聯系起來,使作品抒發的感情在景色的襯映下顯得更為濃重和富于悲愴的色彩。而詩人置身群山,滿山的秋色唯見“黃葉”,唯感“高風”,又恰恰是他客居悲思的感情所致,緣情寫景,故此他選取了秋色中最適于表達他心情的景物。
上一篇:秦略《少室山卓劍峰》金、元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高駢《山亭夏日》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