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園
【原文】
桂尊迎帝子①,杜若贈佳人②。椒漿奠瑤席③,欲下云中君④。
【注釋】
①桂尊:亦作“桂罇”。對酒器的美稱。帝子:指娥皇、女英。傳說為堯的女兒?!冻o·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蓖跻葑ⅲ骸暗圩?,謂堯女也?!?/p>
②杜若:香草名。夏日開白花。果實藍黑色?!冻o·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佳人:既指美女,也可以指美好的人、君子賢人。
③椒漿:以椒浸制的酒漿。古代多用以祭神?,幭盒稳萑A美的席面,設(shè)于神座前供放祭品。
④云中君:傳說中的神名,所謂何神存在爭議。一說為云神,云中君,就是云中之神。屈原曾作《九歌·云中君》。
【譯文】
桂樹做的酒樽迎接娥皇女英,將杜若贈給美人。以花椒浸潤酒漿祭奠于祀神的華美席面,希望云中的神靈降臨人間。
【賞析】
此詩題為椒園,只有一句“椒漿奠瑤席”與“椒園”有關(guān)。詩人之意,不在園林。句中所寫,也并非園林景致,而是詩人由花椒酒可以祭祀神靈引出的一些詩語。
此詩典故句句與楚辭,與屈原相關(guān),是詩人托古人以明志?!肮鹱鹩圩?,杜若贈佳人,椒漿奠瑤席”都是在說,美好的事物應(yīng)該獻給賢德的人,即賢人的美德與才干,應(yīng)該為賢德的明君效力。尾句“欲下云中君”表面是寫詩中之人對神靈的期盼,同時也是詩人對明君的期盼。詩人居于輞川山莊,以屈原放逐自比,自珍自愛,認為自己應(yīng)該保持操守以待明君,而不是與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楚辭·漁父》載:屈原遭到了放逐,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問他為什么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圣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臟,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么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腹中。怎么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王維與屈原一樣,不愿意與奸臣小人合作,故而選擇隱退輞川,但他始終希望賢德之君能夠出現(xiàn),能夠向賢德之“帝子”“佳人”與“云中君”獻上“桂尊”“杜若”與“椒漿”。詩語積極而含蓄,卻多有惆悵失落之愁緒隱藏在字里行間。
附:《椒園》(裴迪)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過客。幸堪調(diào)鼎用,愿君垂采摘。
上一篇:王維《柳浪》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漢江臨泛》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