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
【原文】
分行接綺樹①,倒影入清漪②。不學御溝上③,春風傷別離。
【注釋】
①綺樹:美麗茂盛的樹木。漢朝陳琳《宴會詩》:“玄鶴浮清泉,綺樹煥青蕤。”南朝梁江淹《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金陵之蕙枝。”
②清漪:水清澈而有波紋。典出《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漪。”
③御溝:流經宮苑的河道。
【譯文】
美麗茂盛的樹木分行排列,倒影在清澈的水波上。這里的楊柳不要學御溝上那些楊柳,在春風中感傷離別的愁緒。
【賞析】
柳,與“留”同音,常常被用來在送行客人上,表示挽留,不舍離別之意。后來折柳送別,就成為一種民俗。北朝樂府《橫吹曲·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描寫一位士兵出征前折柳枝不舍得離開,反映出當時百姓折柳送別的習俗。正因有此習俗,詩歌中,“柳”與“離別”之意往往緊密關聯。例如,戴叔倫《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劉禹錫《楊柳枝》:“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落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李白《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詩人山莊中的柳樹,青翠可人,搖曳多姿。為什么一定要將柳樹帶上離別的感傷呢?只是欣賞它的美麗,它的清姿,難道不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嗎?
附:《柳浪》(裴迪)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絲。結陰既得地,何謝陶家時。
上一篇:王維《李陵詠》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椒園》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