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與太子諸王三月三日龍池春禊應制 ①
故事修春禊,新宮展豫游。
明君移鳳輦,太子出龍樓。
賦掩陳王作,杯如洛水流。
金人來捧劍,畫鹢去回舟 ② 。
苑樹浮宮闕,天池照冕旒。
宸章在云漢 ③ ,垂象滿皇州。
【校】
①應制,《文苑英華》作“之作”。
②去,顧元緯本、凌本俱作“出”。
③漢,顧元緯本、凌本俱作“表”。
【注】
春禊: 《廣韻》:“禊,祓除不祥也。”《晉書·禮志》:“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徐廣《史記》注:“三月上巳,臨水祓除謂之禊。”江總詩:“上巳娛春禊。”
鳳輦: 《唐會要》:“舊制,輦有七:一曰大鳳輦,二曰大芳輦,三曰仙游輦,四曰小輕輦,五曰芳亭輦,六曰大玉輦,七曰小玉輦。”
陳王: 《魏志》:“陳思王植,字子建。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洛水: 《晉書·束晳傳》:“武帝嘗問摯虞三日曲水之義,虞對曰:‘漢章帝時,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村人以為怪,乃招攜之水濱洗祓,遂因水以泛觴,其義起此。’帝曰:‘必如所談,便非好事。’晳進曰:‘摯虞小生,不足以知,臣請言之。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云“羽觴隨波”。又秦昭王以三日置酒河曲,見金人奉水心之劍,曰:“令君制有西夏。”及霸諸侯,因此立為曲水。二漢相緣,皆為盛集。’”
畫鹢: 《子虛賦》:“浮文鹢。”張揖注:“鹢,水鳥也。畫其像于船首。”張正見詩:“波中畫鹢涌,帆上錦花飛。”
上一篇:王維《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觀禊飲應制》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