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①
渭水自縈秦塞曲 ② ,
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仙門柳 ③ ,
閣道回看上苑花 ④ 。
云里帝城雙鳳闕,
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
不是宸游重物華 ⑤ 。
【校】
①《文苑英華》作“奉和御制從蓬萊宮向興慶閣道中作”。
②塞,《文苑英華》作“甸”。
③仙,《唐詩正音》、《唐詩品匯》俱作“千”。
④回,《文苑英華》作“遙”。
⑤重,顧元緯本、凌本、《唐詩品匯》俱作“玩”。
【注】
蓬萊: 《雍錄》:“大明宮南端門名丹鳳,在平地。門北三殿相踏,皆在山上,至紫宸又北則為蓬萊殿,殿北有池,亦云蓬萊池。”
興慶: 劉昫《唐書》:“興慶宮,在東內之南隆慶坊,本玄宗在藩時宅也。自東內達南內,有夾城復道,經通化門達南內。人主往來兩宮,人莫知之。”《唐會要》:“開元二年七月二十九日,以興慶里舊邸為興慶宮。初,上在藩邸,與宋王等同居于興慶里,時人號曰‘五王子宅’。至景龍末,宅內有龍池涌出,日以浸廣,望氣者云有天子氣。中宗數行幸其地,命泛舟,以馳象蹈氣以厭之,至是為宮焉。后于西南置樓,西面題曰‘花萼相輝之樓’,南面題曰‘勤政務本之樓’。”《長安志》:“南內興慶宮距外郭城東垣。武后大足元年,睿宗在藩,賜為‘五王子宅’。明皇始居之,宅臨大池。中宗時,望氣者云此池有天子氣,故嘗游宴此池,上巳泛舟,以厭之。南街東出春明門。開元 (三) 〔二〕年置宮,因本坊為名。十四年,又取永嘉、勝業坊之半增廣之,謂之南內,置朝堂。十六年,以宮成,御朝德音,釋徒以下罪。二十年,筑夾城入芙蓉園,自大明宮,東夾羅城復道,經通化門,以達此宮。次經春明、延喜門,至曲江芙蓉園,而外人不之知也。”
閣道: 《史記》:“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張衡《西京賦》:“鉤陳之外,閣道穹隆。”呂向注:“閣道,飛陛也。”
黃山: 《漢書·地理志》:右扶風槐里縣“有黃山宮,孝惠二年起”。《漢書·揚雄傳》:“北繞黃山,瀕渭而東。”《三輔黃圖》:“黃山宮在興平縣西三十里。”《水經》:“渭水又東北徑黃山宮南。”酈道元注:“即《地理志》所謂‘縣有黃山宮,惠帝三年起’者也。《東方朔傳》曰‘武帝微行,西至黃山宮’,故世謂之游城,非 也。”
鑾輿: 班固《西都賦》:“乘鑾輿,備法駕。”
陽氣: 《后漢書·郎 姸 傳》:“方春東作,布德之元,陽氣開發,養導萬物。王者因天視聽,奉順時氣,宜務崇溫柔,遵其行令。”
成按:結句言天子之出,本為陽氣暢達,順天道而巡游,以行時令,非為賞玩物華。因事進規,深得詩人溫厚之旨,可為應制體之式。
上一篇:王維《奉和圣制與太子諸王三月三日龍池春禊應制》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奉和圣制十五夜燃燈繼以酺宴應制》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