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玉骨哪愁瘴霧)
梅花
玉骨哪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幺鳳。
素面常嫌粉涴[1],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注釋】
[1]涴:弄臟。
【譯文】
梅花
美玉般的麗質,何懼濕熱的瘴氣迷漾,冰雪般的姿容,自有清揚的神女風情。海上仙界不時派來使者,探詢你的芳蹤,使者是那珍奇的倒掛子——綠毛幺鳳。素樸無瑕的容顏,總是嫌那脂粉的妝扮,即使一朝花謝了,還依舊是唇紅香淡。如今高潔曠遠的情懷已伴隨朝云消散,而后也不屑與時尚的梨花一同入夢爭艷。
【解析】
這首詞紹圣三年(1096)十一月蘇軾寫于惠州。這首詠梅詞,多認為是借詠梅悼懷侍妾王朝云之作。東坡被貶惠州,唯朝云萬里投荒,隨其度嶺,歷經磨難而無悔,三年后病死于惠州。東坡在《惠州薦朝云書》中,感念其“一生辛勤,萬里隨從”。又作《朝云墓志銘》,稱贊她“敏而好義”“忠敬若一”。這首詞托物取興,純用比本,以嶺外梅花的玉骨冰姿、素面淡妝,喻指朝云美麗的容顏和品格。起句“玉骨哪愁瘴霧”,惠州的梅花不怕瘴氣的侵襲。嶺南地處偏遠,當時人煙稀少,瘴氣很重,這是對朝云毅然隨行的勇氣的嘉許和欽佩,也表達了對朝云死于瘴疫的耿耿痛惜。三、四句系從東坡自己的詩句“蓬萊宮中花鳥使,綠衣倒掛扶桑暾”化出的。他自注:“嶺南珍禽有倒掛子,綠毛,紅喙,如鸚鵡而小,自東海來,非塵埃中物也。”
下片同上片一樣,也是以花喻人,借花寫人。“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惠洪《冷齋夜話》:“嶺外梅花幾類桃花之色,而唇紅香著。”結句空靈蘊藉,歷來為人傳頌。“曉云”指朝云,即朝云一去,這份對梅花的思念與贊嘆,已隨之成為空罔的嘆息,語淺意深,纏綿凄切,感人至深。
上一篇:蘇軾《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蘇軾《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韻》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