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題解】
杜甫定居成都期間,結識了四川著名山水畫家王宰,應王宰之邀約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作了這首題畫詩。
這首歌行體詩,寫得生動活潑,揮灑自如。首先詩人贊美了大畫家王宰一絲不茍、精工細作的創作態度,繼而由衷地贊嘆了他的畫作構圖巧妙、蔚為壯觀,無不給人以雄奇壯美的感受以及可與古人相媲美的藝術魅力。通過作者含蓄簡練的神來之筆,一氣呵成,仿佛為后人再現了這幅氣勢恢宏的山水圖,將詩情與畫意,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給人一種詩亦是畫,畫就是詩的美妙之感。
【原文】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①。
壯哉昆侖方壺圖②,掛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③洞庭日本東,赤岸④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
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⑤。
尤工遠勢⑥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⑦。
焉得并州⑧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注釋】
①能事:十分擅長的事情。王宰:唐代畫家,四川人,善畫山水樹石。
②昆侖:傳說中西方神山。方壺:神話中東海仙山。這里泛指高山,并非實指。
③巴陵:郡名。唐天寶、至德年間改岳州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陽市,地處洞庭湖東。
④赤岸:地名。這里并非實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⑤浦溆(xù):岸邊。亞:通“壓”,俯偃低垂。
⑥遠勢:指繪畫中的平遠、深遠、高遠的構圖背景。
⑦咫尺:形容很小的范圍內。論:一作“行”,一作“千”。
⑧并州:地名。唐朝時期的河東道,即今山西太原,當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謂“并州剪”。
【譯文】
用了十天畫完一條流水,再用五天畫完一塊山石。王宰擅長作山水畫,但從來不愿受時間的催促逼迫而貿然動筆,每次都是經過長時間的醞釀以后,才從容不迫地開始揮毫潑墨、皴擦點染,將一幅幅真跡留于人間。
真是壯美啊!你看這幅《昆侖方壺圖》,就端端正正地懸掛在他家高堂素白的墻壁上,只見那極西的昆侖與極東的方壺對舉,由西至東,連綿不斷,峰巒疊嶂,巍峨高聳,蔚為壯觀。
目光下移,就能看到滔滔江水從洞庭湖西部向東部的巴陵涌去,源遠流長,一直流向日本東面的大海,猶如一條銀絲帶,流經赤岸的水勢浩大渺遠,縱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仿佛與銀河相通,畫面上云霧迷漫,飄忽不定,云團翻涌,似乎有云龍飛舞。
在狂風激流中,漁人正急急駕船奮力向岸邊駛去,山上的樹木被狂風吹得傾斜下來,俯偃低垂向江濤風浪。
王宰的畫猶以精工見長,在構圖、布局、透視比例等卓然技法更是堪稱天下第一,就算那遠古畫家也不能與之相比,他能在咫尺之中的畫面上繪出萬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拿著并州的鋒利剪刀,一把將吳淞江的江水剪來了一半。
上一篇:杜甫《戲為六絕句》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新婚別》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