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1]
【原文】
一歲林花即日休,江間亭下悵淹留[2]。
重吟細把真無奈,已落猶開未放愁[3]。
山色正來銜小苑,春陰只欲傍高樓。
金鞍忽散銀壺漏[4],更醉誰家白玉鉤[5]。
【注釋】
[1]即日:取首句二字為題,亦兼詠“即日”之情景。作于詩人居梓州幕期間。
[2]間:一作“門”。淹留:徘徊不忍離去。
[3]放愁:排遣愁緒。
[4]金鞍:黃金裝飾的馬鞍,指坐騎。銀壺漏:即銅壺滴漏。金壺、銀壺都是銅壺的美稱,此謂夜盡更殘之時。漏:一作“滴”。
[5]白玉鉤:白玉酒鉤。
【譯文】
林間一年的春花在一日迅速開盡,太過匆匆,在江間亭下對將盡林花徘徊不忍離去,內心悵然。對著林花再次吟詩把玩,真是無奈至極啊;林花漸漸凋落如同初開之際,讓人喜愛,卻更感哀傷,不能排遣心中憂愁。暮色蒼蒼,青山倚靠著小苑,春天的陰云只想要籠罩高樓。在江亭騎馬散后,已到了夜盡更殘之時,明天又在誰家借酒消愁呢?
【賞析】
自古逢春而傷,暮春春華凋落之景最是愁煞人。此詩也是一首傷春之作,可詩人并未描寫渲染暮春“紅瘦”之景,反而贊美林花如初放時可愛,然而將開與將謝,其美態雖在某刻仿若重合,其宿命卻截然不同,以今日之可見之美,暗示明日徹底凋零之態,假言歡樂,更添愁苦與悲哀。首聯“即日”二字揭示春光易逝,一日林花便已開盡,引發遲暮之感。頷聯由“悵淹留”生發開來,寫詩人細細品摩林花尚未敗盡之美,然而無論怎樣,春光的流逝已不可挽留,所有的眷戀不過是徒增感傷。頸聯由特寫鏡頭轉入遠鏡頭,“銜”“傍”兩個動詞有擬人意味,將靜態之景寫活,暮靄沉沉、陰云陣陣的凄迷之景更讓人覺得壓抑,情緒也更為低落沉悶。尾聯連用“金鞍”“銀壺”“白玉鉤”等色彩華麗的意象,寫游人已去、獨自排遣春愁,卻不知何處買醉的黯然心境,反襯無盡凄涼與落寞,婉轉低徊,綿延不絕,沒有盡頭。
上一篇:李商隱《南山趙行軍新詩盛稱游宴之洽因寄一絕》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即目》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