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規矩,從我心
梁先生語錄:
我早就學會了使自己順從內心的聲音。我樂于順從這種聲音,如果背著它行事,是困難和痛苦的。
中國古訓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但偉大的詩人泰戈爾卻說:“那些僅僅循規蹈矩過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會進步,只是在使社會得以維持下去。”而喜劇藝術家卓別林也說:“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如果能夠打破常規,完全自由進行創作,其成績往往會是驚人的。”
由此可見,不論是對整個社會來說,還是對個人來說,有的時候,循規蹈矩是行不通的。相反,人們必須打破常規,拋棄規矩才能辦好事。而為人處世,更是如此。
盡管說,沒有規矩,不成體統。比如我國古代的“三綱五?!敝械摹熬?,臣臣,父父,子子”等,親疏貴賤有差別,進而以此為規矩,嚴格規定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營造和諧社會的有力武器。但是,從另一層面來看,這也算是一種糟粕。
但是,儒家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v然是在今天,男女之間,上下級之間等,仍然存在著禮儀的束縛。這仿佛已是一種不可違逆的規矩。但事實上,這是一種歧視,有辱尊嚴與人格。
所以說,人生于世,很多時候,我們要摒棄這樣的規矩,才能與人為善。在上者,不能以權自居,一副高高在上,不可親近的樣子;不能以利為重,儼然高人一等的姿態……
更主要的是,很多時候,即便自己“明知不可為”,卻仍要死守規矩而“為之”,這不僅是固執與呆板的表現??梢哉f,這也是虛偽的表現,有違自己的真性情,容易成為一個“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更可能因為依順規矩而讓自己的良心備受譴責,憾恨終生。
人生中,不論是在電視劇情節中或者是小說情節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總是能碰到這樣的情況:出于某種需要,醫院可能會定下一定的規定。依照醫院的某種規定,在很多突然情況或是極端情況下,醫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病人死去。但是,也有很多醫生秉著自己的正義感與責任感,會憤然不顧醫院的規矩,用盡全力去搶救病人。與其說這樣的醫生醫術高明,不如說他真誠。因為他敢于打破規矩,依從自己的真心去行醫救人??此坪唵蔚氖?,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孟子》中有這樣的記載: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歟?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授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授,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授之以手,權也。它所告訴人們的道理便是,盡管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存在,但嫂子落水快淹死時,小叔子不能再遵循這樣的規矩,相反,須得拋棄它,毫不猶豫地拉她、救她,這是“權”(變通),否則,見死不救,就是豺狼。
事實上,這不僅是一種變通,也是一種遵循自己真心的表現,表現為真誠。若不然,心里明明想救人,卻還是墨守“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眼睜睜地看著嫂子淹死,這不是死板的表現嗎?不也是虛偽的表現嗎?
人生于世,做人不能這樣。相反,應當棄規矩,從我心。內心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做,而不能因為規矩藏匿自己的真心,這是極為虛偽的表現。于己,是極為壓抑的事;于人,是極為固執與虛偽的形象。
要知道,這世上的規矩,多是人規定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很多時候,規矩不等于真理,恰恰可能是謬論。為什么當年魯迅會不斷批判吃人的“封建禮教”?其緣由不外乎其不合理性與錯誤性。
再者,做人貴在真誠。一個連自己的真心都不敢面對與承認的人,他還能對誰真誠?所以說,人生中,很多時候,我們要摒棄規矩,把自己的真心說出來,表現出來,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誠實在的人。這也是懂得變通,有靈活性的表現。這樣才能如梁先生所言“不受制于物而恒制勝乎物”。
人們稱梁先生為“中國的脊梁”,因為他真??梢哉f,梁先生一生認真做事,認真做人,不違心,不虛偽。他痛斥陳規老矩對人的戕害。而他本人也敢于打破規矩,從自己的心,說真話,說實話。
人生于世,做人之道,不可失真。規矩面前,也要敢于挑戰,敢于跟著自己的心走。這樣,才算是一個真誠的人。否則,其虛偽昭然若揭。但是,這并不是說,一切規矩,都摒棄,都不放在眼里。相反,要有分寸與取舍。這樣,方為一個知書達理,卻又真誠的人。
上一篇:《幸福快樂不在別處》梁漱溟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當以結婚為對》梁漱溟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