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韻呈明略并寄無咎①
【原文】
夏云涼生土囊口,周鼎湯盤見科斗②。
清風(fēng)古氣滿眼前,乃是戶曹報章還③。
只今書生無此語,已在貞元元和間。
一夫鄂鄂獨(dú)無望④,千夫唯唯皆論賞。
野人泣血漫相明⑤,和氏之璧無連城。
參軍拄笏看云氣,此中安知枯與榮⑥。
我夢浮天波萬里,扁舟去作鴟夷子⑦。
兩士風(fēng)流對酒樽,四無人聲鳥聲喜。
夢回擾擾仍世間,心如傷弓怯虛彈。
不堪市井逐乾沒⑧,且顧朋舊相追攀。
寄聲小掾篤行李⑨,落日東面空云山。
【注釋】
①明略:廖明略,名正一,安州(今湖北安陸)人。無咎:晁無咎,名補(bǔ)之,濟(jì)州巨野(今屬山東)人。他們二人同登元豐二年進(jìn)士第,廖初授華州司戶參軍,晁為澶州司戶參軍。
②周鼎湯盤:珍貴的文物。湯,指商湯,《禮記·大學(xué)》有“湯之盤銘”??贫罚杭打蝌轿模环N很古老的文字。
③戶曹:戶曹參軍,指廖明略。報章:答詩。
④鄂鄂:指言貌,與下文“唯唯”,都是指順從的樣子。
⑤野人:用和氏璧事,野人即指和氏,出自史書《韓非子·和氏》和《史記·藺相如列傳》。這里形容一片報國之心無人理解。漫:徒勞。相明:讓君王相信。
⑥枯與榮:原指草木興盛頹衰的樣子,這里比喻命運(yùn)之否泰、仕宦之升沉。
⑦鴟(chī)夷子:典故名,出自《史記》,指春秋時期越國范蠡。范蠡助越王勾踐破吳國后見越王義薄,故自駕扁舟游五湖,自號“鴟夷子”。
⑧乾沒:投機(jī)取巧,僥幸取得好處。
⑨小掾(yuàn):屬官,這里指晁廖二人。篤行李:常派使者,勤寄書信。篤,厚,引申為勤;行李,使者。
【譯文】
你的文章就像夏天的云,山穴的風(fēng),讓人倍感涼爽,又如周鼎上的蝌蚪文一樣,讓人覺得古氣尚存。
你的詩作放在我面前,讓我深深感到一種古風(fēng)清氣,是那么雅致。
現(xiàn)在的讀書人已經(jīng)沒有了這樣的詩作,你可以和貞元、元和年間的文人相媲美了。
你的直言不諱,不畏邪惡,這一切讓你在仕途上升遷無望,試看世間眾人,多是趨炎附勢,唯唯諾諾,言不由衷。
你的拳拳報國之心可比進(jìn)獻(xiàn)和氏璧的卞和,最終無人理解,遍遭冷遇。
而你就像那拄笏看云的王參軍那樣不計較自己的榮辱得失。
我夢見自己獨(dú)自駕乘小船,像范蠡那樣泛舟五湖,隨波而去。
我還夢見你們二人舉杯暢飲,風(fēng)流無限,四周無人,唯有鳥兒似有喜事般的鳴叫。
夢醒時分,再次看到世間的紛紛擾擾,讓我的內(nèi)心倍感恐懼。
我不能忍受這世俗的功名利祿,只想和朋友在書信中談天說地,互道平安。
希望我們之間的書信往來永不間斷,我就在落日時分,云山盡頭,等待著你書信的到來。
【賞析】
元豐二年,黃庭堅與廖明略唱和之詩前前后后共有七首,這里選取的是第五首。這首詩一開始先稱頌對方來詩有“清風(fēng)古氣”,將之比喻成夏云涼風(fēng)、周鼎湯盤,由此可見在詩人心中,對對方的評價之高。
在那時,稱其人、其作為“古”是極高的評價,古象征著雅,因而詩稱當(dāng)今書生已不可能達(dá)到他的境界,沒有誰能與之媲美。
中間一段稱贊對方敢于仗義執(zhí)言,以眾人畏畏縮縮的樣子而論賞更加襯托出對方懷才不遇、命途多舛,“野人泣血”“璧無連城”,這樣的句子讓人為之揪心,語言極其悲痛。但“參軍”以下卻突然轉(zhuǎn)為一種豁然曠達(dá)的超曠之境,“拄笏看云”,不辨榮枯,一副活脫瀟灑的姿態(tài)躍然眼前,“我夢”二句表達(dá)詩人與對方的默契,“兩士”又關(guān)合晁無咎。
一邊是詩人浮游江湖的夢想,一邊是兩士的樽酒相對之樂,這一切就好像煩惱憂愁頓消,但很快,詩人又不得不從夢境重新回到紛擾的塵世,心里的恐懼竟然讓自己如驚弓之鳥一般。
不過,好在詩人最終還是以真摯的友情將這種恐懼的心情化解于無形,在殷切的叮嚀中寄托了自己的希望。黃庭堅的七古以慷慨悲壯、磊落頓挫作為最大特點(diǎn),本詩情節(jié)跌宕起伏,讓人不禁為他們之間惺惺相惜的友情感動。
上一篇:黃庭堅《與王觀復(fù)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再用舊韻寄孔毅甫》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