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觀復書
【原文】
庭堅頓首啟①:蒲元禮來,辱書,勤懇千萬。知在官雖勞勛,無日不勤翰墨②,何慰如之!即日初夏,便有暑氣,不審起居何如?
所送新詩,皆興寄高遠③。但語生硬,不諧律呂,或詞氣不逮初造意時。此病亦只是讀書未精博耳。“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不虛語也④!南陽劉勰嘗論文章之難云:“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實而難工。”此語亦是。沈、謝輩為儒林宗主⑤,時好作奇語⑥,故后生立論如此。好作奇語,自是文章病。但當以理為主,理得而辭順,文章自然出群拔萃。觀杜子美到夔州后詩,韓退之自潮州還朝后文章,皆不煩繩削而自合矣。
往年,嘗請問東坡先生作文章之法,東坡云:“但熟讀《禮記·檀弓》當得之。”既而取《檀弓》二篇讀數百過,然后知后世作文章不及古人之病,如觀日月也。文章蓋自建安以來好作奇語,故其氣象衰苶。其病至今猶在。唯陳伯玉、韓退之、李習之,近世歐陽永叔、王介甫、蘇子瞻、秦少游乃無此病耳。
公所論杜子美詩亦未極其趣。試更深思之,若入蜀下峽年月,則詩中自可見。其曰:“九鉆巴巽火,三蟄楚祠雷。”則往來兩川九年,在夔府三年,可知也。恐更須改定,乃可入石⑦。
適多病,少安之余,賓客妄謂不肖有東歸之期⑧,日日到門,疲于應接。蒲元禮來告行⑨,草草具此。世俗寒溫禮數,非公所望于不肖者,故皆略之。三月二十四日。
【注釋】
①頓首:叩首。
②翰墨:筆墨,這里指寫文章。
③興:指文章的立意。
④虛語:空話。
⑤宗主:指領袖人物。
⑥奇語:奇特生僻的詞語、言論。
⑦入石:指文章刊刻傳播。
⑧不肖:時間不久的意思。
⑨告行:辭行。
【譯文】
黃庭堅叩首陳述如下:蒲元禮來,幸而有你賜信,萬分殷勤誠懇。當我知道您做官已經十分辛苦,但是仍筆耕不輟,真讓我十分寬慰。這幾天已經到了熱氣襲來的初夏時節,你的日常作息還習慣嗎?
細讀過你送來的新詩,我覺得這些詩立意高遠十分難得,但缺點是語言生硬,不合聲律,甚至還有些并沒有將自己的初衷表達出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平時讀書不精的緣故。謠諺說“袖長,舞姿易美;錢多,經商方便”,這絕不僅僅是一句空話!南陽人劉勰曾這樣描述寫文章的艱難:“立意如果只是憑空翻新,出奇很容易做到,但文辭要求實證,要做到工巧就不那么容易了。”這話很有道理。沈約、謝跳等人都堪稱儒林的領袖人物,很多時候他們都喜歡用新奇詞語,因此劉勰才得出這樣的觀點。一味追求新奇特別的詞語,這可是寫文章的大忌。寫文章最好以理為主,一篇文章只要你的理掌握了,而且詞語順暢,文章一定能出彩。看杜甫到夔州之后寫的詩,韓愈從潮州回朝以后寫的文章,這些都是不用刪改但讀起來親切自然且合乎法度的。
前幾年,我曾向東坡先生請教作文章的方法,東坡說:“只需熟讀《禮記·檀弓》自然就能心領神會。”得到他的指點后,我就拿來《檀弓》上下兩篇前前后后一共讀了數百遍,然后對后人寫文章始終不如古人的毛病,就像看見日月一樣知道得一清二楚了。從建安時代以來的文章,很多都喜用新奇詞語,這種陋習一直持續到現在。當然,陳子昂、韓愈、李翱和近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秦觀,是沒有這種毛病的。
你對于杜甫詩的論述也不是那么透徹。那么不妨請你再深入思考,至于入蜀和出三峽的年月,在詩中就可看到。杜甫在詩中說:“九鉆巴巽火,三蟄楚祠雷。”由此可以得出,杜甫往來川東川西共九年,在夔州三年。你的詩還應該再仔細修改,才能刊刻傳播。
最近一段時日,剛好我身體稍微好轉,客人說我不久就有可能東歸回朝,家里每天都有客人來訪,為了接待他們,我疲于應付。蒲元禮來向我告別,只能很草率地寫了這些。社會上一般來往應酬的禮節,不是你希望能從我這里得到的,所以我干脆省略不提了。三月二十四日。
【賞析】
黃庭堅這篇文章是中國古代文論史上著名的一篇。黃庭堅作為北宋最杰出最重要的詩人之一,其文學主張對當時的文人尤其是江西詩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黃庭堅后期所作這首《與王觀復書》可以看出黃庭堅的文學主張。
黃庭堅在《與王觀復書》中說:“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鑿痕。”在黃庭堅眼中,喜歡奇特的詞語,這是寫文章的大忌。寫文章應當以理為主,只要掌握理的原則,文章就不愁寫不好。看杜甫到夔州以后的詩,韓愈從潮州回朝以后的文章,都是親切自然,又合乎法度。
在此序中,黃庭堅委婉地指出了王詩的缺陷,進而分析了缺陷形成的原因、尋找改進方法,字里行間無不顯示他關心友人,幫助友人的熱切之心,讀來情真意切,讓人十分感動。
上一篇:《清平樂·春歸何處》閱讀理解
下一篇:黃庭堅《再次韻呈明略并寄無咎》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