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應見義而為
南懷瑾認為,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最為崇尚的美德之一,中國古人常常把勇為與仁義聯(lián)系起來,提倡義勇結合。歷朝歷代,人們對見義勇為的行為總是給予應有的頌揚,官方甚至給予當之無愧的祟譽和獎賞。沒有哪一個朝代不倡導“見義而為”之風尚的。
孔子認為見義勇為應作為踐履仁德的條件之一,認為見義勇為合乎禮義。孟子繼承孔子之說,主張為人之勇,必與大節(jié)相合,強調舍生取義的精神。兵家更是把忠勇、義勇相聯(lián),強調忠、勇、德的重要性。
人見利而為本是人之常性,就像順水行舟,極為自然,但需勇氣;義是外在客觀的道德準則,是公利、他利,義利與私利之間本存在矛盾。行義,就意味著對自己私利的克制,意味著對他人不符合義的行為的對抗,所以“見義而為”,需要有極大的勇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見義而為”是對見利而為的一種最大的對抗。
中國古代有道君子都強調,君子應當見義而為,不應見利而為,見義而為的人是有仁義的勇士。正如孔子說:“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也就是說,具有仁義德行的人,必定有勇。但有勇者未必有仁德思想。人只有把仁與勇相融相合,統(tǒng)為一體,才能真正做到見義而為。
在史料中,敢于見義勇為甚至舍生取義的古代志士仁人是非常多的,墨子是其中的一個杰出代表。
墨子懷抱“救世”的情懷行義天下,認為只有義才能利民、利天下。所以,他周游列國,不僅極力宣傳他的學說主張,而且盡力制止非正義的給天下百姓帶來無窮災禍的戰(zhàn)爭,達到了見義勇為的至高境界。
天下有名的巧匠公輸盤,為楚國制造了一種叫作云梯的攻城器械,楚王將要用這種器械攻打宋國。墨子當時正在魯國,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即動身,走了10天10夜直奔楚國的都城郢,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對墨子說:“夫子到這里來有何見教呢?”
墨子說:“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之力殺掉他。”
公輸盤不高興地說:“這事我不管。”
墨子又說:“請允許我送你10錠黃金作為報酬。”
公輸盤說:“我義度行事,絕不去隨意殺人。”
墨子立即起身,向公輸盤拜揖說:“請聽我說,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云梯,并將用云梯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過呢?楚國的土地有余,不足的是人口,現在要為此犧牲掉本來就不足的人口,而去爭奪自己已經有余的土地,這不能算是聰明;宋國沒有罪過而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你明白這些道理卻不去諫止,不能算作忠;如果你諫止楚王而楚王不從,就是你不強。你義不殺一人,卻準備殺宋國的眾人,是個不明智的人。”
公輸盤聽了墨子的一席話后,深為其折服。
墨子接著問道:“既然我說的是對的,你又為什么不停止制造云梯,不讓楚王攻打宋國呢?”
公輸盤回答說:“不行啊,我已經答應過楚王了。”
墨子說:“何不把我引見給楚王。”
于是,公輸盤帶墨子見楚王。
墨子對楚王說:“假定現在有這樣一個人:舍棄自己華麗貴重的彩車,卻想去偷竊鄰舍的那輛破車;舍棄自己錦繡華貴的衣服,卻想去偷竊鄰居的粗布短襖;舍棄自己的膏粱肉食,卻想去偷竊鄰居家里的糟糠之食。楚王你認為這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楚王說:“一定是個有偷竊毛病的人。”
墨子繼續(xù)說道:“楚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國土,不過方圓五百里,兩者相比較,就像彩車與破車相比一樣。楚國有云楚之澤,犀牛麋鹿遍野都是,長江、漢水又盛產魚鱉,是富甲天下的地方,宋國貧瘠,連所謂野雞、野兔和小魚都沒有,這就好像粱肉與糟糠相比一樣。楚國有高大的松樹,紋理細密的梓樹,還有梗楠、樟木等,宋國卻沒有,這就好像錦繡衣裳與粗布短襖相比一樣。由這三件事而言,大王攻打宋國,就與那個有偷竊之癖的人并無不同,我看大王攻宋不僅不能有所得,反而還有損于大王的義。”
楚王聽后說:“你說得太好了!但盡管這樣,公輸盤為我制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國。”
墨子聽到此,認為此時僅僅依靠說“義”是達不成自己的目的了;這時候,要想說服楚王,就需要“勇”和“智”了。墨子于是把頭又轉向了一旁的公輸盤。
墨子解下腰帶圍作城墻,用小木塊作為守城的器械,要與公輸盤較試一番。
公輸盤多次設置了攻城的巧妙變化,墨子都全部成功地加以抵御。公輸盤的攻城器械用完了,而沒有攻下城;墨子守城的方法卻還綽綽有余。
公輸盤只好認輸,但是卻說:“我已經知道該用什么方法來對付你,不過我不想說出來。”
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用來對付我的方法是什么,我也是不想說出來罷了。”
楚王在一旁不知道他們兩個人到底在說什么,忙問其故。
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要殺死我,殺死了我,宋國就無人能守住城,楚國就可以放心地去攻打宋國了。可是,我已經安排我的學生禽滑厘等300人,帶著我設計的守城器械,正在宋國的城墻上等著楚國的進攻呢!所以,即便是殺了我,也不能殺絕懂防守之道的人,楚國還是無法攻破宋國。”
楚王聽后大聲說道:“說得太好了!”他不再固執(zhí)地堅持攻宋,而且對墨子表示:“我不進攻宋國了。”
就這樣,見義勇為的墨子成功地勸阻了楚王進攻宋國的計劃,受到大家的推崇。
歷史上,匡扶正義,“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熱愛祖國、義不辱節(jié)的蘇武;寧死不屈、深入虎穴擒賊的辛棄疾;“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們把正義、信念、人格、操守看得比生命更為重要,他們在面對殘暴和侵略時,見義勇為,以大無畏的精神戰(zhàn)勝了各種威脅,戰(zhàn)勝了酷刑折磨,戰(zhàn)勝了死亡,他們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敢作敢為,在正義與邪惡的立場上舍生取義,他們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和宏偉氣魄,將永遠光照人間。
上一篇:南懷瑾《君子和而不同》
下一篇:南懷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