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年華》原文與翻譯、賞析
泰戈爾
呵,詩人,暮色已降,
你的兩鬢已經霜染,
靜坐著遠望蒼穹,
你在傾聽來世的呼喚?
詩人說,暮色雖降,
全身雖乏,我仍聽著,
此岸,哪一個村莊里,
也許誰忽然呼喚我。
假如此刻青年男女,
在素馨花影里幽會,
期望沉浸在歌聲中
脈脈眼波渾然交匯。
誰在琴弦上彈奏出
他們內心的愛戀,
假如我在塵世的此岸
一味冥想來世的悲歡?
黃昏星慢慢地升起,
河邊的焚尸火已熄滅。
迷蒙幽暗的叢林上空
出現桔黃的一勾彎月。
斷墻頹壁后面;
有群豺狼沖天長嗥——
假如此時有個游子
神色凄苦,無眠通宵,
雙手合十,仰首眺望
遠天燦爛的大熊星座。
慢拍著他的心靈之岸,
那無音的樂曲中昏眠的海波。
誰去探索隱藏他
心底的三界的奧秘,
假如我為自身的解脫
閉門不出,入定冥思?
不錯,我是華發早生,
但對此何必過于重視!
需知我與村村寨寨的
嬰兒老翁是一樣年紀。
我們有的眼角含笑,
有的笑意顯露唇邊,
有的傷心熱淚漣湎,
有的淚水心中熬干,
有的外出駕車謀生,
有的伉儷終守祖屋,
有的在悲哀中去世,
有的在人海中迷路——
但他們都與我交談,
我何曾聽見來世召喚!
但要與他們一般年齡,
管什么兩鬢銀霜盡染!
(白開元 譯)
【賞析】 一位兩鬢白發的詩人靜靜地坐在現世與來世之間的河邊,任心神在這兩個世界之間飄蕩,這就是年輕的泰戈爾想象中未來的自我形象。在詩人的青年時期,人類世界就對他“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他把自己比作一個“從路邊”看望人類世界的 “旁觀者”。他說:“我的心好似站在河邊,熱烈地揮舞著手,向那朝對岸破浪前進的船夫呼喊,因為生命渴望走上生活的旅程”。(見《回憶錄附我的童年》第156頁),這就是創作此詩時詩人的真實心態。
詩中,這位理想中的主人公—— “詩人” 已近垂暮之年,也許,他已經聽到了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輕輕呼喚。可是,他的心靈卻深深地眷戀著這個充滿愛與溫馨的世界。他傾聽著這個世界的聲音。
詩人描繪出兩幅現實世界的圖畫:
花前月下,一對青年男女悄悄地幽會,脈脈含情的眼波流溢出愛的甘醇。在這樣的良辰美景,如果詩人被“來世的悲歡”所牽掛,那么,誰來歌唱這生命的朝霞和美好的青春呢?
荒郊野外,“斷墻頹壁”,野狼的出沒更增添了晚景的凄涼和恐怖。一個游子仰望著大熊星座的徹夜不眠。如果此時詩人只傾心于 “自身的解脫” 而 “入定冥思”,那么,誰來探索逆境中人類心靈的奧秘?
詩人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更確切地說,是人世生活的快樂強烈地吸引著他,使他夢縈神牽,依依難舍。他忘卻了自己的年齡,因為他的心無論和純真的嬰兒,還是飽經滄桑的老翁都息息相通,在詩人的歌中回響著他們情感的共鳴和心靈的和聲。他要歌唱人生的美好,傾訴人們的喜怒哀樂。此刻,占據他整個愛心的是人生眾相。他已經完全從自我中超越出來,達到了一個清明高遠的境界。在另一首詩中,泰戈爾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可以說,這是理解本詩的最好腳注:
我不想在這美妙的世界上死去,
我愿永遠活在人間。
上一篇:《蝶戀花》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