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湖陰先生壁[1]
王安石
【原文】
茅檐長掃凈無苔[2],
花木成畦手自栽[3]。
一水護田將綠繞[4],
兩山排闥送青來[5]。
【注釋】
[1]書:寫。湖陰先生:楊驥,字德逢,號湖陰先生,是王安石退居江寧鐘山時的鄰居和朋友。壁:墻壁。這是一首題壁詩,即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墻壁上的詩。
[2]茅檐:茅草屋檐,代指茅屋、草堂,這里指包括茅屋在內的整個庭院。長:經常。無苔:沒有青苔。
[3]成畦(qí):成壟成行。畦:經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
[4]護田:這里指護衛環繞著園田。
[5]排闥:推開門。排:推;闥(tà):門。青:蒼翠的山色。
【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后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慶歷二年(1042年)進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熙寧九年(1076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后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賞析】
這首詩寫在詩人晚年退居江寧鐘山時的朋友楊驥家的墻壁上。楊驥性情高潔,隱居不仕,他居住的環境也潔凈清幽,纖塵不染,體現了主人高雅的情趣。
前兩句寫庭院的整潔、清幽,又充滿生機,令人陶醉。由“茅檐”可見居住條件的簡陋,但“凈無苔”“花木成畦”可見主人是一個樸實勤快、興趣高雅、熱愛生活的人。三、四句運用了擬人手法,使擬人和描寫渾然一體。一“繞”一“護”,不僅寫出溪流蜿蜒曲折的真實形象,更寫出了動感,具有了生命力;一“排”一“送”寫出了青山推門而入的動作姿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更寫出了對主人的一片心意。這一神來之筆為此詩增色不少,使靜止的事物有了動態美,給單純的畫面增添了靈氣。
全詩既贊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閑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人,但寫山水就是寫人,景與人處處照應,句句關合,融化無痕。
在修辭技巧上,“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兩句也堪作范例。詩人運用了對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給山水賦予人的感情,化靜為動,顯得自然化境既生機勃勃又清靜幽雅。
上一篇:齊白石《過巫峽》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十五從軍征》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