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臺城》唐詩賞析,《臺城》原文與注釋
韋 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①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②
【注釋】 ①霏霏:細(xì)雨連綿飄灑的樣子。六朝: 歷史上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都建都于建康 (今南京),稱為南朝六朝,簡稱六朝。②臺城: 舊址在今南京市雞鳴山以南,本是三國時吳國的后苑,從東晉到陳一直是朝廷皇帝和中央政府所在地。隋、唐都定都長安,臺城便荒廢了。
【鑒賞】 這是一首借景寄慨的吊古詩。
晚唐時期,昔日繁華的臺城已是“萬戶千門成野草” 的荒蕪之地了。詩人在這里觸景生情,采取側(cè)面烘托的手法,造成一種夢幻式的情調(diào),讓讀者透過這層隱約的感情帷幕去體味詩人的感慨。
起句即不正面描繪臺城,而著意渲染氛圍。因南京城濱臨長江,故說“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細(xì),在霏霏雨絲中,四望迷蒙,如煙籠霧罩,給人以如夢如幻之感。暮春的江南在陰雨中更顯輕柔婉麗,很容易勾起人們的迷惘惆悵,這就為次句抒情作了準(zhǔn)備。
次句接首句跳躍很大,乍讀似不相屬。細(xì)品其味,則知其實不僅 “江雨霏霏” 的氛圍已暗含“夢” 境,而且在暮春霪雨、如茵碧草之間就隱藏著一座已經(jīng)荒涼破敗的臺城! 鳥啼草齊,春色長在,而曾經(jīng)在臺城追歡逐樂的六朝統(tǒng)治者卻早已成為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豪華壯麗的臺城也成了供游人憑吊的歷史遺跡。三百年間,六個短命王朝一個接一個地衰敗覆亡,變幻迅速,本來就給人以如夢之感; 再加上眼前自然與人事的對照,更加深了作者 “六朝如夢”的感慨。臺城,六代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只有不解人世滄桑與歷史興廢的鳥兒在發(fā)出歡快的鳴叫。“鳥空啼” 的 “空” 字無實在意義,卻使人們從對鳥啼的特殊感受中進(jìn)一步覺察到夢幻景象,寓 “慨” 很深。
后兩句是連語。楊柳是春天的標(biāo)志。在春風(fēng)中搖擺的柳枝,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受,讓人想起繁榮興旺的局面。當(dāng)年的臺城柳,綴滿十里長堤,煙籠霧繞,是臺城繁華景象的象征; 如今的臺城已經(jīng)是千門萬戶長滿野草的破敗之地,而那些柳樹卻依舊煙籠霧繞,顯得多么 “無情”! 終古如斯的長堤煙柳和轉(zhuǎn)瞬即逝的六代豪華之間的鮮明對比,對于身處末世、懷著亡國之憂的詩人來說,該是多么的觸目驚心! 說“柳” 無情,正透露出 “人” 的無限傷痛。“依舊” 二字,深寓歷史滄桑之慨,它暗示了一個腐敗的時代即將消失,也預(yù)示了歷史又將重演。柳堤堆煙,本來就容易觸發(fā)往事如煙的感慨,加以它又常常被用作抒寫興亡之事的憑藉,所以詩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別強烈。這是一種對如夢似幻的景物流露的傷感情緒,寫得還是比較虛。
“無情”、“依舊” 兩詞通貫全篇景致,包括江雨、江草、啼鳥與堤柳; “最是” 二字則突出強調(diào)了堤柳的 “無情” 和詩人的感傷悵惘。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免不了有今之視昔,亦猶后之視今之感。亡國的不祥預(yù)感,這時已縈繞在詩人心頭。全詩以自然景物的“依舊” 暗示人世的滄桑,以物的“無情” 反襯人的傷痛,并在歷史感慨之中暗寓濃重的傷今之意。其思想情緒雖不免有些消極,但這種虛處傳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仍值得借鑒。
上一篇:《杜甫·古柏行》唐詩賞析,《古柏行》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李頎·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唐詩賞析,《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