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山·[雙調(diào)] 水仙子
王愛山
怨別離
鳳凰臺上月兒彎,燭滅銀河錦被寒,謾傷心空把佳期盼,知他是甚日還,悔當時不鎖雕鞍。我則道別離時易,誰承望相見啊難,兩淚闌干。
【鑒賞】 《怨別離》 是一組悲歌,共十首,用同一曲調(diào)譜寫而成,每首的內(nèi)容都是圍繞著男女愛情抒發(fā)離愁別恨的悲苦,而且都選擇了“夜” 為特定時刻,都以女性為曲中的抒情主人公,這大概是因為夜深人靜之際,正是離情最苦之時的緣故吧! 而以女性為曲中的抒情主人公,則更易表現(xiàn)細膩纏綿的思想感情。
這組怨別離,雖然有其明顯的共性,但作為各自獨立的篇幅段落,它們又各有側(cè)重,不盡相同。
此曲寫思婦情懷,重點寫盼、寫悔、寫怨。
劉向 《列仙傳》 記載: 秦穆公有女弄玉,嫁蕭史,蕭史善吹簫作鳳鳴,鳳凰來止其屋,穆公為筑鳳凰臺使夫婦居之。
鳳凰臺上,本應是鳳鳴凰和,月滿如張弓,此曲中描繪的景象卻是殘月彎彎,凰飛鳳怨。
夜深了,室內(nèi)的燭光已滅,窗外夜色沉沉,天上銀河浩瀚,傳說中的牛郎、織女隔著銀河正苦苦相望。這一切怎能不使離別的人兒倍感凄涼呢?形單影只,錦被生寒,女主人公只有空傷心、空盼望。唐朝詩人王昌齡有一首著名的 《閨怨》 詩: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登樓賞景的少婦,忽因阡陌中普通的楊柳勾起她內(nèi)心深處復雜的情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而自己正當華年,丈夫卻千里懸隔,“少婦” 心中忽然冒出一個強烈的念頭: 后悔讓丈夫去從軍遠征,尋覓那虛浮的功名,從而辜負了這大好的春光。此曲中的女主人公因難捱相思、癡盼之痛,內(nèi)心的情感也經(jīng)歷了一個由 “盼” 轉(zhuǎn) “悔” 轉(zhuǎn) “怨” 的過程。“悔當時不鎖雕鞍” 與王昌齡《閨怨》 中的“悔教夫婿覓封候” 同出一轍,表達了千古思婦幽怨的情懷。是啊! 只以為別時容易,相見不難。誰料想,如今望穿河漢,相見卻是如此之難。況且,這種等待與盼望是沒有盡頭的,天知道 “他” 何日才能還家。
此曲的結(jié)語: “兩淚闌干”,將一個傷心欲碎滿面淚水的思婦形象推到了讀者面前,有極強的感染力。
上一篇:夏庭芝·[雙調(diào)]水仙子·贈李奴婢|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喬吉·[雙調(diào)]水仙子·重觀瀑布|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