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原文與翻譯、賞析
朱淑真
送春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①,隨春且看歸何處。綠滿山川聞杜宇②,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③。
【注釋】 ①猶自: 仍然。②杜宇: 即杜鵑鳥。相傳古時蜀帝死后精魂化為杜宇,叫聲凄厲,好像在說 “不如歸去”。③瀟瀟: 形容疾雨。
【詩大意】 樓外千萬縷柳絲飄拂,似乎想系住春天,而春天只稍作停留,便匆匆歸去。只有柳絮還在隨風飄揚,好像要跟隨春天去尋找她的歸宿。
這已是漫山遍野草木繁茂的暮春時節,聽著杜宇聲聲凄厲的叫聲,縱然它是無情物,莫非也為人之煩苦而憂愁?讓我舉起酒杯為春天送行,春天默默不語,黃昏時節卻落下一陣疾雨。
【賞析】 這是一首惜春之作。惜春,是中國詩歌的傳統主題,也是宋人在詞中最喜歡吟詠的題材之一。如黃庭堅的《清平樂》(“春歸何處”)、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銷幾番風雨”),就都是惜春詞中的名篇。不過,同是寫惜春,朱淑真筆下的境界、情調卻與黃、辛等人的絕然不同,使人感到“別有一番滋味”。這大概是因為朱淑真的詞中灌注了她作為一位女詞人的細膩溫柔與多情敏感,是用一顆豐滿的女性心靈去體察春天、感受春天,從而得天性之近。
男性詞人筆下的惜春之作,多浸透著時光易逝、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 而朱淑真卻是以自己純真、溫柔的心靈去直接擁抱美好的春天,從春天中發現人生的美麗、青春的短暫,引起自己的情感波瀾。上片一開篇,她就用擬人的手法,把自己對春天的珍愛融化在那婀娜多姿的柳絲形象中,把春天想象為有感情有靈性的生物,好像一對戀人在離別之際互訴衷腸一樣,寫對春天的感情:“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這里不僅寫出了詞人自己對春的依戀、珍惜,而且還以極為傳神的“少住”二字表現春天對自己的依依多情。真是設想新奇,情意纏綿,波瀾頓生。下面 “猶自”兩句亦有同工之妙。既然春天無法留住,分別在即,那又何妨讓漫天飄舞的柳絮送春歸去,以探其歸宿呢。比較起來,黃庭堅寫“喚取歸來同住”,固然不失為奇想,但其藝術風格,仍屬于一種叱咤風云的陽剛之美,而朱淑真卻以一種委婉細膩的筆觸,寫柳絮的戀戀不舍,不忍別離,充分顯示了女詞人特有的敏感、溫柔與多情。
下片,詞人的筆觸才落到惜春之人的身上。但起首三句仍不直接推出人的形象,而是從耳邊聽到的杜宇凄厲的叫聲下筆,翻進一層先推想鳥是無情物,為何也如此多情?莫非它也在為人的愁苦而愁苦?連無情之鳥尚且為人而悲啼,何況人乎?這種由物及人、由人及物的推想以及似乎喃喃自語的疑問句式,使詞境更加跌宕曲折。雖未直接寫人,卻更透露出詞人送春的悲苦之情。最后,由于春天畢竟是挽留不住的,春天的歸宿也無處可尋,屬于詞人自己的,不過是幾縷悲哀而已,但詞人仍要那么執著地“把酒送春”,在黃昏的瀟瀟雨聲中煞有介事地送走了春天。詞就在這里作結,結得語淡而情深,留下了不盡的依戀之情和茫然凄惻的別春之痛,不語而語,情韻格外悠長。
這首詞充分表現了一位女詞人對春天的心理感受,從渴望“系春”到“隨春”,又從 “隨春” 而不得不 “送春”,情感變化極有層次,一層層地寫出了女詞人對春天的無限依戀又多愁善感的心理特征。朱淑真本人也曾有過美好天真的少女時代,但由于婚姻的不幸,埋葬了她的全部幸福與歡樂,她是在極為悲慘的處境中渡過她的后半生的。在她的這首詞中,或許就疊印著她的人生經歷與感受,所以她才要這樣多情地留戀春天,珍惜春天。
上一篇:《菩薩蠻》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蝶戀花》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