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
暖戲煙蕪錦翼齊,
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
花落黃陵廟里啼。
【前解】
詠物詩,純用興最好,純用比亦最好,獨有純用賦卻不好。何則?詩之為言思也,其出也必于人之思,其入也必于人之思,以其出入于人之思,夫是故謂之詩焉。若使不比、不興而徒賦一物,則是畫工金碧屏幛,人其何故睹之而忽悲忽喜?夫特地作詩,而人乃不悲不喜,然則不如無作,此皆不比、不興,純用賦體之過也。相傳鄭都官當時實以此詩得名,豈非以其雨昏、花落之兩句,然此猶是賦也;我則獨愛其“苦竹叢深春日西”之七字,深得比興之遺也。
游子乍聞征袖濕,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喚湘江曲,
苦竹叢深春日西。
【后解】
前解,寫鷓鴣,后解,寫聞鷓鴣者。○若不分解,豈非廟里啼,江岸又啼耶?故知“花落黃陵”,只是閑寫鷓鴣。此七與八,乃是另寫一人,聞之而身心登時茫然。然后悟詠物詩中,多半是詠人之句,如之何后賢乃更純作賦體。
上一篇:金圣嘆《鸚鵡洲春望》批注賞析
下一篇:金圣嘆《鷓鴣》批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