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詩《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武帝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是一首詠嘆歷史故事的詩歌。全詩三層。首層四句寫漢武帝所建三十六座宮殿,經歷了三百多年,到魏明帝時已經破敗不堪了。開頭二句“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寫歷史上顯赫一時的漢武帝,也不過是秋風中的過客罷了,雖然有時夜里聽見他陵墓前有馬嘶聲,但一到白天便了無蹤跡了。清人方扶南在“茂陵劉郎秋風客”句下批注說:“楊鐵厓有‘大唐天子梨園師’,仿此,然人所能。‘秋風客’,人則不能。”對此句持褒義。清人王琦對此句則持貶義:“然以古之帝主而渺稱之曰‘劉郎’,又曰‘秋風客’,亦是長吉欠理處。”王琦之論在于維護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姑不置辯。第三、四句“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寫漢武帝所建的三十六座離宮別館,只剩下老桂吹香,古苔泛綠,一片寂寞荒涼之狀。“桂樹懸秋香”點明魏明帝西取銅人的時令,照應詩序。用“土花”代替“苔蘚”,也是李賀詩歌修辭的一個特點。次層四句寫魏明帝派遣宦官千里驅車,到長安拆取銅人和承露盤的情景。作者用擬人手法描寫銅人遷運出長安東門,往洛陽進發時回首西望,冷冽的西風吹酸了眼睛,只有和當年一樣的秋月跟隨著我走出漢宮的大門,回想起漢武帝的恩情不覺潸然淚下。因為是銅人的眼淚,所以說“如鉛水”。末層四句進一步抒寫銅人被迫遷離長安故都時無限眷戀傷心的情景。當時只有路旁衰敗的蘭草來送行,此時此地的悲涼景象連老天也為之傷心愁苦得衰老了許多。銅人獨自帶著承露盤,在荒寒的月色中乘車東去,漸行漸遠,那熟悉親切的渭河的流水聲也越聽越小,終于聽不見了。末句極寫銅人眷戀故都依依難舍的感情,催人淚下。難怪清人方扶南評本句為“仙筆”。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運用擬人和反襯的手法就《漢晉春秋》所載“金狄或泣”生發開去,極力刻畫銅人辭別漢代故都長安時無限依戀之情。無生命的銅人尚且如此重情,對有情的人來說,又當如何呢? 這是不言而喻的。
全詩十二句,頭四句押“陌”韻: 客、跡、碧;次四句押“紙”韻:里、子、水;末四句押“皓”韻: 道、老、小。
上一篇:詞·梁啟超詞《金縷曲》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文天祥詩《金陵驛》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